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銜箭的意思、銜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銜箭的解釋

(1).猶中箭。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石梁銜箭,銅山飲羽。” 隋 盧思道 《從軍行》詩:“谷中石虎經銜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唐 溫庭筠 《病中書懷呈友人》詩:“激揚銜箭虎,疑懼聽冰狐。”

(2).以口含箭。 唐 張說 《玄武門侍射》詩:“雪鶴來銜箭,星麟下集弦。” 唐 鄭畋 《題缑山王子晉廟》詩:“鶴馭争銜箭,龍妃合獻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銜箭(xián jiàn)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意象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面與引申兩個層面理解:


一、字面釋義

  1. 指用嘴含住、叼住物體。《說文解字》釋:“銜,馬勒口中也”,本義為馬嚼子,引申為含物于口。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古代兵器,以竹木為杆,金屬為镞,搭于弓弩發射。《釋名·釋兵》載:“箭,進也,其前進疾也。”

    來源:劉熙《釋名》(清乾隆刻本)。

字面組合義:指動物或人以口叼住箭矢。


二、文化引申義

  1. 忠義象征

    典出《後漢書·耿恭傳》:東漢耿恭守疏勒城,斷水後“笮馬糞汁而飲之”,後漢軍救援時,城中僅存26人,“衣屦穿決,形容枯槁”,仍堅持攜兵器歸漢。後世以“銜箭”喻指絕境中堅守氣節,如李賀《呂将軍歌》:“銜箭重泉夜未央”。

    來源:範晔《後漢書·耿弇傳附耿恭》(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報恩意象

    化用“黃雀銜環”典故(見《續齊諧記》),但結合箭矢時,多指代動物報恩。如《聊齋志異·義犬》中犬為主人擋箭,衍生“銜箭”表以命相酬。

    來源:幹寶《搜神記》、蒲松齡《聊齋志異》(上海古籍出版社校注本)。

  3. 文學修辭

    詩詞中借“銜箭”渲染悲壯場景。如杜甫《哀江頭》:“翻身向天仰射雲,一笑正墜雙飛翼”,暗含箭矢穿禽之象,後人多以“銜箭”代指此類畫面。

    來源:仇兆鳌《杜詩詳注》(中華書局版)。


三、文化内涵

“銜箭”凝結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忠勇”“信義”“犧牲” 的精神内核,常見于史傳、小說及詩詞,成為具有高度象征性的文化符號。其權威釋義可參考: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采用紙質權威出版物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銜箭”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及用法:

一、基本釋義

  1. 猶中箭
    指被箭射中,常見于描述戰鬥或狩獵場景。
    例:

    • 北周庾信《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石梁銜箭,銅山飲羽。”
    • 唐代溫庭筠《病中書懷呈友人》:“激揚銜箭虎,疑懼聽冰狐。”
  2. 以口含箭
    指用嘴叼住箭,多用于神話傳說或詩意化描寫。
    例:

    • 唐代張說《玄武門侍射》:“雪鶴來銜箭,星麟下集弦。”
    • 唐代鄭畋《題缑山王子晉廟》:“鶴馭争銜箭,龍妃合獻绡。”

二、語境與延伸


三、參考資料

若需更全面出處或例句,可參考《漢語辭海》《庾信集注》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安躭北洋海軍邊房鞭拊邴魏冊襚長流長繩系景楚筵辭醴賜勞粗悍東野巴人鬥争二業飛駞峰巅拊絃附庸風雅撫運割哀歸回滾珠軸承谷音黑泉恒矢花活花徑見小腳錢吉期積微緻著鴂舌闊朗練花六橋鹿戲孟鳥抹刷内谒撲讨前貫情癡青絡侵權曲為之防三面手山鑄盛道失落感壽星老兒睡聲殊甚素族袒右鐵搭頭繇退磨王瑩微理小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