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香名,形似篆文。 宋 洪刍 《香譜·香篆》:“﹝香篆,﹞鏤木以為之,以範香塵為篆文,然於飲席或佛像前,往往有至二三尺徑者。” 宋 洪刍 《香譜·百刻香》:“﹝百刻香,﹞近世尚奇者作香篆,其文準十二辰,分一百刻,凡燃一晝夜已。” 宋 張孝祥 《蓦山溪》詞:“繡工慵,圍棋倦,香篆頻銷印。” 清 納蘭性德 《清平樂》詞:“寂寂繡屏香篆滅,暗裡朱顔消歇。”
(2).指焚香時所起的煙縷。因其曲折似篆文,故稱。 宋 範成大 《社日獨坐》詩:“香篆結雲深院靜,去年今日燕來時。” 金 蕭貢 《拟回文》詩之三:“風幌半縈香篆細,碧窗斜影月籠紗。” 清 汪懋麟 《三月晦日漫興》詩之四:“靜看香篆低簾影,默聽飛蟲繞鬢絲。”
“香篆”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結合曆史、文化及實際用途如下:
香料形式
指将香粉用模具壓印成篆文形狀的香品,形似篆書文字或圖案(如福、祿、壽等),點燃後循序燃盡。這種形式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明時期,兼具計時與審美功能。
焚香煙縷
焚香時升起的煙縷因曲折如篆文而得名,常見于詩詞描寫,如宋代範成大詩句“香篆結雲深院靜”。
在文學中,“香篆”偶被用作成語,形容文章或書法妙趣橫生(如提及),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若需了解具體打香篆步驟或詩詞引用案例,可參考來源網頁中的詳細描述。
香篆是一個漢字詞彙,由“香”和“篆”兩個部分組成。
“香”字的部首是“香”,它的筆畫數是9;“篆”字的部首是“竹”,它的筆畫數是15。
“香”字表示香氣,來源于古代的火祭時的燃燒物,用來祭神;“篆”字表示篆書,來源于古代的印章,用來蓋章。
“香篆”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香篆”兩個字的字形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意義相同。
1. 那個宮殿中散發着濃郁的香篆。
2. 他的字體就像是香篆一般,非常工整。
香氣、香味、篆書、篆刻
香馥、香醇、篆字、印章
臭氣、腥味、行楷、手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