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象征主義的意思、象征主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象征主義的解釋

十九世紀末葉在 法國 興起的頹廢主義文藝思潮中的一個主要流派。其理論基礎是主觀唯心主義,認為現實世界是虛幻的、痛苦的,而“另一世界”是真的、美的。要求用晦澀難解的語言刺激感官,産生恍惚迷離的神秘聯想,形成某種“意象”,即所謂“象征”。 法國 象征派詩人以 馬拉美 、 魏爾倫 等為代表;戲劇方面以 梅特林克 為代表;美術方面以 摩羅 為代表。 魯迅 《且介亭雜文·臉譜臆測》:“近來的 中國 戲是否象征主義,或 中國 戲裡有無象征手法的問題,我是覺得很有趣味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象征主義是漢語詞典中具有雙重含義的文藝概念:一是指19世紀後期起源于法國的文學藝術流派,主張通過暗示性意象表達抽象思想與情感;二指普遍存在的修辭手法,用具體事物映射抽象觀念。其核心特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暗示性與間接表達 象征主義反對直白描述,強調通過隱喻、意象等手法間接傳遞深層意義。例如用"玫瑰"象征愛情,用"黑夜"隱喻迷茫,這種表達方式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早有體現,如李商隱以"青鳥"象征信使。現代漢語研究指出,這種手法能激發讀者聯想,形成"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美學效果(《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二、多義意象體系 象征符號具有多重解讀空間,如《紅樓夢》中"绛珠仙草"既可理解為愛情信物,也可視為命運隱喻。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指出,這種多義性源自東方哲學"立象盡意"的傳統思維模式,與西方象征主義形成文化呼應。

三、跨領域發展脈絡 作為文藝思潮,象征主義于20世紀初經梁啟超、魯迅等人譯介傳入中國,在戴望舒《雨巷》等新詩創作中達到高峰。中國大百科全書記載,該流派深刻影響了中國現代文學、繪畫(如林風眠作品)及戲劇創作。在語言學層面,修辭學著作《辭格通論》将其歸為"借助聯想關系的語義轉移現象"(上海辭書出版社)。

當前學界普遍認為,象征主義已超越特定曆史流派,成為人類共通的美學表達範式。最新研究成果顯示,數字時代的表情符號、品牌LOGO設計等,均可視為象征主義在當代的延續與發展。

網絡擴展解釋

象征主義是19世紀末起源于法國的重要文藝思潮,其核心在于通過象征、隱喻等手法表達抽象概念與深層情感。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詞源與定義
    該術語源于希臘文“Symbolon”,原指被分成兩半的信物,象征主客雙方的聯結。後演變為“用形式代表概念”,強調符號或物品能傳達超越表象的實質意義,其内涵比普通比喻更深刻廣泛。

  2. 核心思想

    • 主觀性與超現實:象征主義認為現實世界是虛幻的,主張通過藝術探索“另一世界”的真實與美。
    • 暗示與多義性:反對直接描述,提倡用晦澀語言或視覺符號引發聯想,形成神秘意象。例如,設計領域通過色彩、圖形構建跨越語言障礙的象征語言。
  3. 發展脈絡

    • 起源:1886年法國詩人讓·莫雷亞斯發表《象征主義宣言》,标志其正式誕生,但創作方法在浪漫主義時期已有萌芽。
    • 分期:分為19世紀末的前期(以馬拉美、魏爾倫為代表)和20世紀20年代達高潮的後期,影響擴展至戲劇、繪畫等領域。
  4. 代表領域與人物

    • 文學:法國詩人馬拉美、魏爾倫、蘭波通過詩歌探索内心與超驗。
    • 藝術:畫家摩羅用華麗裝飾表現神秘主題,戲劇家梅特林克以象征手法探讨命運。
  5. 影響與争議
    象征主義融合宗教神秘主義與頹廢美學,既推動現代主義藝術發展,也因回避現實而受批評。其強調主觀表達的理念深刻影響了20世紀文學、哲學及視覺藝術。

别人正在浏覽...

阿毗昙謗勃頒馬保價郵件便郵臂章不會嗤诮錯斷大遐典辭定格遁形遠世多財善賈二荒地耳重方本放世紛飛逢惡導非符記負屈銜寃夫子幹燥症功德苟存古雪海腹寒食散後廷皇聖滑水回遊怙亂火日假居艱苦樸素膠結積倉解官絜情積刦驚逼九州簾布隆厚能事畢矣匹好聘問曝芹榕海濡沫桑雞神事它界灘子通商惠工同文共規望白署空閑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