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象征主義的意思、象征主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象征主義的解釋

十九世紀末葉在 法國 興起的頹廢主義文藝思潮中的一個主要流派。其理論基礎是主觀唯心主義,認為現實世界是虛幻的、痛苦的,而“另一世界”是真的、美的。要求用晦澀難解的語言刺激感官,産生恍惚迷離的神秘聯想,形成某種“意象”,即所謂“象征”。 法國 象征派詩人以 馬拉美 、 魏爾倫 等為代表;戲劇方面以 梅特林克 為代表;美術方面以 摩羅 為代表。 魯迅 《且介亭雜文·臉譜臆測》:“近來的 中國 戲是否象征主義,或 中國 戲裡有無象征手法的問題,我是覺得很有趣味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象征主義是19世紀末起源于法國的重要文藝思潮,其核心在于通過象征、隱喻等手法表達抽象概念與深層情感。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詞源與定義
    該術語源于希臘文“Symbolon”,原指被分成兩半的信物,象征主客雙方的聯結。後演變為“用形式代表概念”,強調符號或物品能傳達超越表象的實質意義,其内涵比普通比喻更深刻廣泛。

  2. 核心思想

    • 主觀性與超現實:象征主義認為現實世界是虛幻的,主張通過藝術探索“另一世界”的真實與美。
    • 暗示與多義性:反對直接描述,提倡用晦澀語言或視覺符號引發聯想,形成神秘意象。例如,設計領域通過色彩、圖形構建跨越語言障礙的象征語言。
  3. 發展脈絡

    • 起源:1886年法國詩人讓·莫雷亞斯發表《象征主義宣言》,标志其正式誕生,但創作方法在浪漫主義時期已有萌芽。
    • 分期:分為19世紀末的前期(以馬拉美、魏爾倫為代表)和20世紀20年代達高潮的後期,影響擴展至戲劇、繪畫等領域。
  4. 代表領域與人物

    • 文學:法國詩人馬拉美、魏爾倫、蘭波通過詩歌探索内心與超驗。
    • 藝術:畫家摩羅用華麗裝飾表現神秘主題,戲劇家梅特林克以象征手法探讨命運。
  5. 影響與争議
    象征主義融合宗教神秘主義與頹廢美學,既推動現代主義藝術發展,也因回避現實而受批評。其強調主觀表達的理念深刻影響了20世紀文學、哲學及視覺藝術。

網絡擴展解釋二

象征主義

象征主義是一種藝術和文學的運動,旨在通過象征、隱喻和意象來表達情感和思想。它于19世紀末興起于法國,并蔓延到其他國家。象征主義強調感覺、幻想和直觀的表達,追求表達物質世界背後的精神和象征意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象征主義這個詞可以拆分為三個部分:象(⺧),人(亻),主(主)。其中“象”的部首是⺧,它的筆畫數是4;“人”的部首是亻,它的筆畫數是2;“主”的部首也是亻,它的筆畫數是2。總體來說,這個詞的筆畫數是8。

來源

象征主義一詞最早出現在19世紀末的法國,最初是用來描述文學和藝術的新潮流。這個詞由法國詩人讓·莫雷亞斯(Jean Moréas)在他的宣言《象征派文學》(Le Symbolisme littéraire)中首次提出。

繁體

象征主義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象徵主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镩旁“象”的寫法是镚加上“像”字旁。“主”字的古代寫法類似于王旁加上一支豎彎曲的物字。“象徵主義”整體的寫法可能因時代和字體風格而有所不同。

例句

他的詩歌充滿了象征主義的意象,給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受。

組詞

象征主義派、象征主義作品、象征主義文學、象征主義藝術

近義詞

象征派、象征藝術

反義詞

現實主義、寫實主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