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象正的意思、象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象正的解釋

佛教語。象法、正6*法的合稱。 南朝 齊 王屮 《頭陀寺碑文》:“象正雖闌,希夷未缺。”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象正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象正”是佛教術語,為“象法”與“正法”的合稱,常見于漢傳佛教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象正”指佛教中的兩個重要時期概念:

  1. 正法:佛陀在世及滅度後教法完整、修行證果的時期,通常認為持續500年。
  2. 象法(或“像法”):正法衰微後,教法形式尚存但修行證果漸少的時期,一般持續1000年。

二、佛教背景

佛教将教法流傳分為三個階段:正法→象法→末法。其中“象正”合稱可能強調教法從鼎盛到形式化過渡的階段。南朝齊王屮《頭陀寺碑文》中“象正雖闌,希夷未缺”一句,即指即便象法與正法逐漸消逝,但佛法真谛仍未斷絕。

三、文獻出處

該詞多見于佛教典籍及碑文注釋,例如:

四、總結

“象正”作為佛教時間觀的概念,反映了對教法演變的曆史認知。需注意,“象”在此處通“像”,指相似但非本質的教法形式,與“正法”形成對比。更多文獻例證可參考《頭陀寺碑文》及相關佛教史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象正》的意思

《象正》是一個成語,意為确實、真正。形容事物經過辯證分析後的正确判斷。

拆分部首和筆畫

《象正》這個成語由兩個字組成,其部首分别為“象”和“正”。其中,“象”的部首是“豕”,總筆畫數為11;“正”的部首是“止”,總筆畫數為5。

來源和繁體

《象正》這個成語來源于《詩經·鄘風·石碏》:“象箸以中。”後來演變為現代漢語中的成語用法。在繁體字中,可以寫作「像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象正」成語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略有不同。根據《康熙字典》,「象正」在古代的寫法為「⿳象人正」,其中「⿳」為古代的構字法,由左右兩個構件,上面一個構件和下面一個構件構成的。這種寫法在現代漢字中已經很少使用了。

例句

1. 他的分析非常深入,判斷非常象正

2. 經過慎重考慮,我們做出了對于公司未來發展象正的決策。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象征、正當、正直。

近義詞:确實、準确、正确。

反義詞:假象、失實、錯誤。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