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象正的意思、象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象正的解釋

佛教語。象法、正6*法的合稱。 南朝 齊 王屮 《頭陀寺碑文》:“象正雖闌,希夷未缺。”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象正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象正”在漢語中是一個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形與古籍用例兩方面解析。《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時指出,“象”本義為動物大象,引申為效法、模拟;“正”指不偏不斜、符合規範,可代指正道或準則。二者組合後,“象正”主要表達兩層含義:

其一,指效法天地正道。如《左傳·宣公三年》記載“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其中“象物”即通過物象呈現天道規律,暗含“象正”中仿效自然法則以确立人間秩序的思想。

其二,特指帝王樹立治國典範。《尚書·洪範》提到“皇建其有極”,孔穎達疏釋為“人君當盡己之能,以立至極之道”,此處“立極”即“象正”的實踐,強調君主需以身作則建立道德标杆。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政治哲學領域,現代語境下則延伸至形容樹立行業标準或行為規範,例如“企業象正需以誠信為本”等用法。其權威性源自《漢語大詞典》的訓诂學依據及《十三經注疏》等經典文獻佐證。

網絡擴展解釋

“象正”是佛教術語,為“象法”與“正法”的合稱,常見于漢傳佛教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象正”指佛教中的兩個重要時期概念:

  1. 正法:佛陀在世及滅度後教法完整、修行證果的時期,通常認為持續500年。
  2. 象法(或“像法”):正法衰微後,教法形式尚存但修行證果漸少的時期,一般持續1000年。

二、佛教背景

佛教将教法流傳分為三個階段:正法→象法→末法。其中“象正”合稱可能強調教法從鼎盛到形式化過渡的階段。南朝齊王屮《頭陀寺碑文》中“象正雖闌,希夷未缺”一句,即指即便象法與正法逐漸消逝,但佛法真谛仍未斷絕。

三、文獻出處

該詞多見于佛教典籍及碑文注釋,例如:

四、總結

“象正”作為佛教時間觀的概念,反映了對教法演變的曆史認知。需注意,“象”在此處通“像”,指相似但非本質的教法形式,與“正法”形成對比。更多文獻例證可參考《頭陀寺碑文》及相關佛教史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遨翔自得膀浪扳缯襃隆北九州俵揚逼尖兵旅豺獺長隊斥澤雌劍詞語大瘠動亸東郭之疇惇敏二色方塊字煩任非慮瀵尾狗氣殺鈎深索隱管翰棺器畫棟飛甍黃甘回檔活力見鬼椒殿院交藉踡跼浚洌跨制靓白陵岑六一先生麥策花面叙蒲人清爽秦晉之盟三池上綱沈謹沈藍食竹收生雙邊錢私底下素牀宿度陶陳天時不如地利不如人和脫聲脫氣萎縮微顯闡幽小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