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鄉亭的意思、鄉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鄉亭的解釋

(1).鄉中公舍。 漢 制,百戶為一裡,十裡一亭,十亭一鄉,每亭設公舍一間,供行人止息。《漢書·趙充國傳》:“繕鄉亭,浚溝渠。” 漢 王充 《論衡·诘術》:“民間之宅,與鄉亭比屋相屬。”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序》:“躬勸農桑,出入阡陌,止舍鄉亭,稀有安居。”《隋書·食貨志》:“宮觀鞠為茂草,鄉亭絶其煙火。”

(2).爵名。 漢 制列侯大者食縣,小者食鄉、亭。《後漢書·丁鴻傳》:“昔 孫叔敖 勑其子,受封必求墝埆之地,今 綝 能薄功微,得鄉亭厚矣。” 清 吳偉業 《思陵長公主挽詩》:“湯沐鄉亭秩,家門殿省郎。”

(3).猶鄉裡,同鄉的人。 唐 楊炯 《唐同州長史宇文公神道碑》:“州府狀聞,鄉亭頌德。” 清 曾國藩 《劉母譚孺人墓志銘》:“廣賚窮民,鄉亭大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鄉亭是中國古代基層行政與地理區劃的重要單位,兼具空間與制度雙重含義,其演變深刻反映了傳統社會治理結構。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本義與地理屬性

鄉亭最初指鄉裡中的公共建築或驿亭,是基層民衆聚集、傳遞文書、暫宿的場所。秦漢時期,“鄉”與“亭”并列為行政區劃:


二、行政職能與社會治理

  1. 治安管理

    亭長負責轄區緝盜、調解糾紛,類似現代派出所。《後漢書·百官志》載:“亭有亭長,以禁盜賊”,其職權覆蓋基層治安。

  2. 文書傳遞與驿傳

    鄉亭是官方文書傳遞的中轉站,承擔郵驿功能。《漢舊儀》記載:“設十裡一亭,五裡一郵”,形成信息傳遞網絡。

  3. 賦役組織

    鄉亭協助縣衙登記戶籍、征收賦稅、征發徭役,是中央控制鄉村的樞紐。嚴耕望《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指出,秦漢鄉亭制為“國家權力下滲至基層的關鍵”。


三、曆史演變


四、相關文化詞條


參考資料:

《漢語大詞典》“鄉亭”條(上海辭書出版社)

《後漢書·志第二十八·百官五》(中華書局點校本)

周振鶴《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嚴耕望《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漢卷》(上海古籍出版社)

楊國安《明清兩湖地區基層組織與鄉村社會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

谷川道雄《中國中世社會與共同體》(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鄉亭”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釋

  1. 基本含義
    鄉亭原指中國古代鄉村中的公共建築,功能包括行人休憩、集會議事等。根據漢制,行政單位劃分為“百戶一裡,十裡一亭,十亭一鄉”,每亭設公舍一間()。

  2. 曆史制度中的職能

    • 行政與治安:秦漢時期,鄉亭最初具有軍事性質,負責維護地方治安,亭内配有武裝人員。西漢時演變為管理民事糾紛、戶籍登記等()。
    • 爵位名稱:漢代列侯分封制度中,小侯爵位以鄉、亭為食邑,稱“鄉亭侯”()。
  3. 引申義(成語)
    成語“鄉亭”比喻貧困簡陋的住所,源自《漢書·郡國志》“鄉亭之居,鬼神所不居”,形容居住條件惡劣或發展落後()。


二、越南語境中的“鄉亭”

越南的鄉亭(Đình)是村落的祭祀與議事場所,功能與中國鄉亭不同:


三、文獻記載

《漢書·趙充國傳》《論衡·诘術》等古籍多次提及鄉亭的修繕與管理(),反映了其在古代社會的重要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越南鄉亭建築風格或中國秦漢鄉亭制度,可參考相關學術文獻及考古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剝亂逼威痹下逋緩長條叉手城隅饎爨除權瘅疾大司農釣魚輪抵替東倒西歪方水蜂動封還拱柙貫滿瑰岸顧倩古磚阖闾何問活躍躍裌布講念嘉言結軌解陶進退無路窘境舉止娴雅饋電老衲練簡裂片柳眼梅腮雒陽鵝馬蔺迷途知返末減南虢孃子凝坐跑酷仳倠戗茬,戗茬兒齊齒侵淫七椀娶親神道碑勝殘升氣榫眼逃移土瓜香裓詳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