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象态的意思、象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象态的解釋

猶形态。 劉師培 《文說》:“象态既殊,名稱即别,古代鴻文,皆沿此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象态(xiàng tài)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哲學與認知意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一、本義溯源:現象與形态的複合


二、哲學引申:佛教唯識學中的核心概念

在佛教唯識學派中,“象态”被賦予深層認知哲學内涵:

  1. 所緣境象:指心識活動所緣取的對象(如色、聲等六塵),即外部世界投射于心識中的影像。
  2. 心識變現:強調外境并非獨立存在,而是由阿賴耶識種子所變現的“似外境之相”,如《成唯識論》所言:“由識所變,假說我法。”

    書證:明代智旭《成唯識論觀心法要》:“一切象态,皆由心造。”

此語境下,“象态”可理解為心識所構造的現象世界之總和,具有主觀性與虛幻性。


三、現代認知科學關聯

當代認知語言學與現象學研究中,“象态”概念可對應“心智表征”(mental representation):


權威文獻參考

  1. 佛教經典
    • 《成唯識論》(玄奘譯):闡釋“識所變相”理論,奠定象态哲學基礎。
    • 《大乘起信論》:“心生滅門者,謂依如來藏有生滅心轉,不生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阿黎耶識……能現一切世間境界象态。”
  2. 現代研究
    • 賴永海《中國佛教百科全書·唯識學卷》:解析唯識學“象态”作為認識論範疇的内涵。
    • 葉舒憲《原型與跨文化闡釋》:從文化符號學角度探讨“象”與“态”的神話認知模式。

(注:古籍原文引用依據中華書局點校本;現代著作參考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等權威版本。)

網絡擴展解釋

“象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形态”,主要用于描述事物的外在或内在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基本釋義
    該詞讀音為xiàng tài,源自古代文獻,表示事物的形态、樣貌或表現形式。例如劉師培在《文說》中提到:“象态既殊,名稱即别”,指不同形态對應不同名稱()。

  2. 應用場景

    • 文學與語言:常用于古文或學術文本中,強調事物的外在特征與内在結構的統一性()。
    • 科學領域:在生物化學等學科中,可引申為分子或物質的特定構象态。例如:“二氫葉酸還原酶的兩種天然構象态”即指其不同形态()。
  3. 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如)提到“形容行為像動物或物體”的成語用法,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是對詞義的延伸或誤讀,需謹慎參考。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古籍或學術文獻中多取“形态”本義,現代科學領域則可能用于專業術語。

别人正在浏覽...

卑侮北越襏襫不勞而獲簿帳崇絶愁霧楚夢雲雨出搜村村棒棒道號凋傷動顫發煩搆争合同工合繻緩坡洹水僭客監喪谏說件物較訂忌憚介子推進德冠金鼓連天警種襟袖镌磨苦幹浪道兩腳居間理該寠數慢罵孟戲泥鳅狗子潛生青海骢清台祺然耆訓佉樓榮赉賞戀商校市權誰差訟逮歲年窣靜聽壁腳銅吊文法吏無出其右無颠無倒誤解渫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