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薷的别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三·香薷》。
香茸是一個中文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與植物學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香茸是中藥植物香薷的别名,這一名稱來源于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草三·香薷》。香薷屬唇形科植物,具有藥用價值,常用于解表化濕、和中祛暑等功效。
部分資料提到“香茸”可能指鹿茸(如參茸藥材中的“茸”),但結合權威來源,此說法與香薷别名的關聯性較弱。
香茸主要用于指代香薷,兼具藥用和文學意象。如需進一步了解其藥理或植物學特性,可參考《本草綱目》或現代中藥學文獻。
《香茸》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香氣撲鼻的樣子,通常用來形容花朵、香草或食物的香氣。
《香茸》的部首是艸(草字頭),總共有12個筆畫。
《香茸》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史記·鄒氏世家》中有一句描述:“香茸軟脆而味美,其香乃天下客所求也。”這裡的“香茸”指的是一種古代食物,可能是由香草制作而成。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也逐漸用來形容其他具有香氣的物品。
《香茸》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香篛」。
在古代,香茸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古代香茸的寫法是「響戎」。
1. 桃花盛開時,花朵散發出香茸的氣息。
2. 這道菜用了新鮮的香草調味,讓人感到香茸宜人。
3. 這朵花的花蕊非常小巧,但卻有着濃郁的香茸味道。
1. 茸茸(róng róng):形容柔軟的樣子。
2. 香脆(xiāng cuì):形容食物外表香而脆的口感。
3. 茶香(chá xiāng):指茶葉散發出的香氣。
芳香、馥郁、芬芳
臭味、惡臭、腥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