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像法。亦泛指佛法。 唐 劉得仁 《送智玄首座歸蜀中舊山》詩:“像教得重興,因師説大乘。”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道人靈一》:“至 唐 累朝,雅道大振,古風再作,卒皆崇衷像教,駐念津梁,龍象相望,金碧交映。”
“像教”是一個佛教相關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像教”指佛教通過形象化手段(如佛像、繪畫等)傳播教義的方式,亦可泛指佛法本身。該詞源于佛教曆史分期中的“像法時期”,即佛陀涅槃後第二個五百年,以佛像崇拜為特征。
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記載唐代“崇衷像教”,反映當時佛教造像藝術的興盛。
建議:若需深入研究,可查閱《大藏經》相關典籍或佛教史著作,注意古籍中“像教”與“象教”的混用現象。
“像教”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可以分為“像”和“教”兩個部分來看。
“像”的部首是“⺼”(肉),共有十劃。它拆分成兩個部分:“⺼”和“象”,“⺼”是部首,而“象”是聲旁。在繁體字中,“像”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
“教”的部首是“攴”(攵),共有四劃。它拆分成兩個部分:“攴”和“交”,“攴”是部首,而“交”是形旁。在繁體字中,“教”的寫法為“敎”。
“像教”一詞的來源并不明确。通常指代在某些宗教或神話中,人們以偶像或圖像作為崇拜的對象,并通過信仰和膜拜獲得精神安慰或力量。這種信仰方式也被稱為“像教”。
在繁體字中,詞語“像教”的寫法沒有改變。
古時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代的文獻記載,漢字的字形有細微的變化。然而,在各種古代文獻中,沒有特定記載“像教”這一詞的古代漢字寫法。
1. 他們信奉的是一種原始的像教。
2. 這座寺廟是一個重要的像教場所。
1. 像風景(描寫景物的像)
2. 教育(傳授知識和技能)
1. 拜神(以神像為崇拜對象)
2. 崇拜(對某種事物或人具有極大的敬仰)
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