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急于互相激勵勸勉。《孔子家語·顔回》:“ 顔回 問於 孔子 曰:‘小人之言有同乎君子者,不可不察也!’ 孔子 曰:‘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故君子為義之上相疾也,退而相愛;小人於為亂之上相愛也,退而相惡。’” 王肅 注:“相疾,急欲相勸,令為仁義。”
“相疾”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xiāng jí,其核心含義為“急于互相激勵勸勉”。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在追求道義或共同目标時,彼此以急切的态度互相督促、勉勵。多用于形容君子之間的良性互動,強調通過言行促進對方進步。
該詞源自《孔子家語·顔回》:
“君子為義之上相疾也,退而相愛;小人于為亂之上相愛也,退而相惡。”
——孔子通過對比君子與小人,說明君子在道義面前會急切地互相勸勉(相疾),私下則友愛;而小人則在作亂時表面團結,私下卻互相憎惡。
需注意與字面“疾病”無關,也不同于部分網絡解釋中的“互相仇視”。其核心始終圍繞“激勵勸勉”的積極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孔子家語》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的解析。
相疾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相互争鬥或相互攻擊。
相疾的拆分部首是⺶(疒)和木,表示疾病和木頭。
相疾的筆畫數是8畫。
相疾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皆己之心》一章中的“相疾日甚”。這裡是孔子用于描述人們之間的争鬥和敵意,表達了人際關系中的争鬥和矛盾。
相疾的繁體字為相疾。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相疾的字形與現在相似,隻是在結構和細節上有些許變化。
以下是一些使用相疾這個詞的例句:
相疾的組詞可以是相疾不平、相疾相惡等。
近義詞可以有相争、争鬥。
反義詞可以有相親、和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