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襄陵的意思、襄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襄陵的解释

谓大水漫上丘陵。《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 孔 传:“襄,上也。” 明 何景明 《水车赋》:“过顙类激,襄陵乃害。” 清 龚自珍 《非五行传》:“ 河 决 瓠子 ,决 酸枣 ,乃至 尧 时怀山而襄陵,水润下如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襄陵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主要有以下两个核心义项:

一、本义:水势漫过丘陵

指洪水泛滥淹没山丘的自然现象,属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地理灾害描述词。

引证:

《尚书·尧典》载“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描述洪水包围山岭、漫过丘陵的景象。东汉郑玄注《尚书》释“襄”为“驾”(超越),即水位高于丘陵。

二、引申义:地名(历史地理专称)

特指山西省襄汾县东北的“襄陵镇”,因春秋时期晋国在此筑陵得名。

地理沿革:

西汉置襄陵县,属河东郡,故城在今临汾市东南。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汾水》记:“汾水又南迳襄陵县故城西”,印证其地理位置。明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考其名源:“晋襄公葬于此,故曰襄陵。”


文化意象解析:

“襄陵”作为复合词,其核心语义始终关联“水淹丘陵”的自然场景。在文学作品中常象征自然伟力,如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中“溟海不振荡,何由纵鹏鲲”化用“怀山襄陵”意象,隐喻时局动荡。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7卷)第1024页,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
  2. 《辞海》(第七版)地理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
  3.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西汉并州刺史部图幅,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

网络扩展解释

“襄陵”一词的解释需结合其多义性,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一、词语本义

指大水漫过山陵,形容洪水泛滥的浩大景象。这一用法最早见于《尚书·尧典》中的记载:“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意为洪水汹涌包围山丘,淹没高地。该词在古汉语中常用于描述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如明代何景明《水车赋》中也提及“襄陵乃害”。

二、地名来源

  1. 晋襄公陵墓
    源自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襄公的陵墓所在地(今山西襄汾县襄陵镇)。西汉初年在此设襄陵县,以陵墓命名,后历经北周、隋唐等朝代行政区划变迁,至1954年与汾城县合并为襄汾县。

  2. 地域代称
    “襄陵”亦代指襄陵镇,该地因历史积淀深厚,融合了传统文化(如晋文化)、革命文化(红军东渡)及现代发展特色,成为晋南文化名镇。

补充说明

需注意区分语境:在古籍中“襄陵”多指水患,而现代多用于地名。此外,河南睢县曾有“襄陵”别称(与宋襄公相关),但非主流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

鞍韂版图璧殿别是避形彩气成双作对椽子脣焦舌敝断囚讹殽覆地翻天贡新购取鹳鹅好没生惶恐画艺毁废会食呼息家督惊魂未定金印紫绶蹶躄科松闚度来致兰桂览镜龙章凤姿漏言驴友满望寐寐门着霓衣球茎甘蓝绻缱胠翼人来人往深瑕寿宴双缠戍漕四壁空嗣续琐窗腾化題名踢气球同流合污退庭汪肆危途违指雾涌云蒸谢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