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香煙缭繞而上,如傘蓋,故稱。《金光明最勝王經·四天王護國品》:“於自宮殿見彼香煙,一刹那頃變成香蓋。”亦指供奉諸佛的寶蓋。 北周 庾信 《陝州弘農郡五張寺經藏碑》:“迴風香蓋,反露珠幡。”
(2).庵羅果的别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二·庵羅果》:“按《一統志》雲:菴羅果俗名香蓋,乃果中極品。”
“香蓋”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香煙缭繞如傘蓋
指焚香時煙氣上升形成的傘蓋狀景象,象征虔誠與莊嚴。這一用法源自佛經《金光明最勝王經》,描述香煙“一刹那頃變成香蓋”,後被引申為供奉諸佛的寶蓋(傘狀法器)。
佛教儀式中的寶蓋
在佛教典籍中,“香蓋”也指代用香料裝飾的華蓋,常用于寺廟或經文描述,如北周庾信提及的“迴風香蓋,反露珠幡”。
庵羅果的别稱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庵羅果(一種熱帶水果)俗稱“香蓋”,因其香氣獨特而被譽為“果中極品”。
部分非權威資料提到“香蓋”作為成語,比喻“名聲或聲譽極高”(如香氣覆蓋四方),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是現代引申或特定語境下的比喻。
建議: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若涉及佛教或古籍,通常指香煙/寶蓋;若涉及植物學,則指庵羅果。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金光明最勝王經》或《本草綱目》原文。
《香蓋》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在現代漢語中,它的意思是指一種用于遮蔽香煙等煙霧的遮擋物,通常為帶有香味的遮蓋物。
《香蓋》的第一個漢字“香”的部首是“香”,總共有9個筆畫。第二個漢字“蓋”的部首是“皿”,總共有9個筆畫。
《香蓋》這個詞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它起源于古代飲茶文化。當時人們常用一種香味濃郁的材料覆蓋住熱水煮茶産生的煙霧,以避免茶葉的香氣被煙味所淹沒。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遮蓋物便被稱為“香蓋”。
《香蓋》的繁體字為「香蓋」,由「香」和「蓋」兩個字組成。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第一個字“香”可能以一種稍微不同的形狀呈現。例如,古代“香”字的寫法可能更加簡化,不同于現代所見的形态。
以下是一些關于《香蓋》的例句:
1. 煮茶時,請使用香蓋來遮擋煙霧。
2. 這種香蓋的材料能夠為茶葉增添特殊的香氣。
與《香蓋》相關的組詞有:香水、香煙、遮蓋等。
與《香蓋》意思相近的詞語有:熏香、芳香、散香等。
與《香蓋》意思相反的詞語有:煙霧、散發、揭開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