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剛經·持經功德分》:“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以諸華香而散其處。”後因以“香花供養”表示虔誠緻敬。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锺生》:“某誠不足稱好逑,然家門幸不辱寞。倘得再生,香花供養有日耳。”
“香花供養”是一個佛教用語,後引申為表達虔誠敬意的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用香燭和鮮花供佛敬神,是佛教的一種禮敬儀式,後比喻以極度虔誠的态度表達敬意。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佛教儀軌細節,可參考《金剛經》原文或漢典等權威來源。
香花供養是一種傳統的宗教儀式,常見于佛教、道教等宗教場合。在這個儀式中,信徒們将香和鮮花供奉于神龛或佛龛前,表達對神明或佛陀的虔誠崇拜和緻敬。
《香花供養》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分别是「香、花、供、養」,其中「香」是一個部首,它表示關于香的意思;「花」也是一個部首,代表關于花的概念;「供」表示供奉;而「養」則表示照顧、撫養。
這個詞的總筆畫為10畫。
香花供養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宗教儀式的實踐。早在古代,人們就開始用香和鮮花來供奉神靈、佛陀以示尊崇。隨着時間的推移,香花供養漸漸成為各大宗教傳統的一部分,延續至今。
香花供養的繁體字為「香花供養」。
在古代,「供」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是由「人」字旁加上「㕣」組成的,表示一個人在供奉。而「養」的古字寫作「養」,是由「饣」(食物)旁邊加上「央」來構成的,表示供養給食物。
1. 他每天早晨都會來香花供養,表達對神明的虔誠。
2. 在佛堂裡,香花供養是一項重要的儀式,人們虔誠地向佛陀獻上香燭和鮮花。
1. 香火:指香燭的煙火。
2. 花朵:指植物開放的花。
3. 供奉:指對神明或佛陀進行敬奉。
香煙、薰香、焚香。
禁煙、香消玉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