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香花供養的意思、香花供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香花供養的解釋

《金剛經·持經功德分》:“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以諸華香而散其處。”後因以“香花供養”表示虔誠緻敬。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锺生》:“某誠不足稱好逑,然家門幸不辱寞。倘得再生,香花供養有日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香花供養”是漢語中源于佛教文化的固定表達,其核心含義指用香料和鮮花作為供品,表達對佛、法、僧三寶的虔誠敬意。該詞包含以下三層内涵:

  1. 詞語結構解析

    “香”特指沉香、檀香等宗教儀式專用香料,“花”包括蓮花、曼陀羅等具象征意義的鮮花,“供養”源自梵語“pūjā”(布施、供奉)。組合後形成以香與花為媒介的宗教禮儀形式,見于《漢語大詞典》對“供養”的釋義體系。

  2. 宗教儀式内涵

    在佛教儀軌中,香花供養具有清淨道場、淨化心靈的功用。《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明确記載:“若人得聞此法華經,若自書、若教人書,所得功德,以佛智慧籌量多少,不如香華供養。”體現其在修行實踐中的重要地位。

  3. 文化符號延伸

    隨着佛教中國化進程,《洛陽伽藍記》記載南北朝時期“寶蓋浮雲,香花散路”的供養場景,逐漸衍生出以高雅潔淨之物表達敬意的文化意象。現代漢語中既可指具體宗教行為,也引申為對高尚事物或人物的精神禮贊。

網絡擴展解釋

“香花供養”是一個佛教用語,後引申為表達虔誠敬意的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用香燭和鮮花供佛敬神,是佛教的一種禮敬儀式,後比喻以極度虔誠的态度表達敬意。

二、出處與演變

  1. 佛教經典:最早出自《金剛經》中“以諸花香,以散其處”,強調以香花供奉佛法。
  2. 文學引用: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锺生》中“倘得再生,香花供養有日耳”,将詞義擴展至世俗語境,比喻感恩或承諾。

三、核心含義

四、用法特點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佛教儀軌細節,可參考《金剛經》原文或漢典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瓜白玉管本座變數不殰阊阖宮讒诟剗盡尺土丹聰儋耳丹籞粉豔伏俟城謌誦公罔公子王孫孤秀羯羊徑易謹啟金仙積雨雲均勢克奔科道苦勞烺然勞考連圻留運莽瀁棉菸谟臣品流蒨蒨遷延日月起局頃忽磬控痊瘳宂費肉豬鋭頭濡濯三江七澤山豬韶理繩樞甕牖身奇史閣雙邊貿易思情瑣瑣碌碌體骸忘本箱箧現金賬憲職寫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