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庠黉的意思、庠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庠黉的解釋

古代地方所設學校。 唐 韓愈 孟郊 《城南聯句》:“歸私暫休暇,驅明出庠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庠黉的詳細釋義

一、字源解析

“庠黉”為合成詞,需分釋單字:

  1. 庠(xiáng):

    最早見于周代,指地方設立的學校。《孟子·滕文公上》載:“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特指古代鄉學,承擔基礎教育職能。

    來源:《孟子·滕文公上》(中華書局點校本)

  2. 黉(hóng):

    本義指校舍,後泛指官辦學校。《後漢書·仇覽傳》有“農事既畢,乃令子弟群居,還就黉學”之述,多指高等學府。

    來源:《後漢書·卷七十六》(中華書局點校本)

二、合成詞義

“庠黉”連用始于後世文獻,屬并列結構:

三、文化内涵

該詞承載儒家教育思想:

現代辭書定義

據《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庠黉:古代學校名稱。庠為鄉學,黉為官學,合稱泛指教育機構。”

權威參考

  1. 許慎《說文解字·廣部》:“庠,禮官養老處也。”
  2. 《辭源》(商務印書館):釋“黉”為“古代學校”。
  3. 王力《古代漢語·通論》:“庠、序、校、黉皆先秦教育場所之别稱。”

網絡擴展解釋

“庠黉”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庠黉”指古代地方設立的學校,主要用于地方教育。該詞由“庠”和“黉”兩個單字組成,均與古代教育機構相關。

2.字形與結構

3.文獻出處

該詞可見于唐代韓愈與孟郊的《城南聯句》:“歸私暫休暇,驅明出庠黉。” 此句描述從學校歸家的場景,印證其教育場所的含義。

4.相關拓展

古代教育體系中有不同層級的學校,如中央的“太學”與地方的“庠黉”。這類詞彙常見于古典文獻,反映中國古代重視教化的傳統。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唐代詩文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暗碛百步燈辦差闆規碧鵶犀裁縫鋪察警惝惘馳觸遲怯待時守分丹枝調饍定律楯梯法雷發召髴髴俯矜撫俗隔岸孤本龜林海洋潮汐哄導驩兜宦女護世四天王誡警楬木接壤今樣九夏虮衣掘室求鼠了若指掌樂飲量敵綠林豪客眊悖沵漫牛鬭牛腹書砰礚犬馬之誠神密詩淫順敍斯鞅天骨同廁推鞫王生韤偉人文章二百年倭緞無日鹹黜小竈[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