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撮的意思、抄撮的詳細解釋
抄撮的解釋
(1).摘錄。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 孔穎達 疏引 漢 劉向 《别錄》:“ 左丘明 授 曾申 , 申 授 吳起 , 起 授其子 期 , 期 授 楚 人 鐸椒 , 鐸椒 作‘抄撮’八卷,授 虞卿 , 虞卿 作‘抄撮’九卷,授 荀卿 。”《三國志·魏志·曹爽傳》“ 範 當 等皆伏誅”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範 嘗抄撮《漢書》中諸雜事,自以意斟酌之,名曰《世要論》。” 唐 劉知幾 《史通·探頤》:“又 荀氏 著書,抄撮 班 史。” 清 黃宗羲 《姚江逸詩序》:“蓋科舉抄撮之學,陷溺人心,誰復以此不急之務,交相勸勉。” 魯迅 《書信集·緻姚克》:“ 北平 之所謂學者,所下的是抄撮功夫居多。”
(2).微細。 北齊 劉晝 《新論·從化》:“故權衡雖正,不能無毫釐之差;鈞石雖平,不能無抄撮之較。”
詞語分解
- 抄的解釋 抄 ā 謄寫,照原文寫:抄本。抄寫。抄襲。傳抄。 搜查而沒收:抄沒(?)。抄家。抄斬。 走簡捷的路:抄近。抄小道。包抄。 同“綽”。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撮的解釋 撮 ō 聚起,多指用簸箕狀的器具鏟起東西:撮成一堆。撮土。撮合。 取,摘取:撮要。 用手指捏取細碎的東西:撮藥。 中國市制容量單位,一升的千分之一。 量詞:一撮米。 撮東西用的器具:撮子。撮箕。 撮
網絡擴展解釋
“抄撮”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一、基本含義
-
摘錄、摘要
指對文獻或内容進行選擇性整理,常見于古籍記載。例如《三國志》注引《魏略》提到範晔“抄撮《漢書》中諸雜事”,即摘錄重要内容編纂成書。
-
微小、細微
古代作為計量單位(“抄”為千分之一升,“撮”為十分之一抄),比喻極其微小的事物。北齊劉晝在《劉子·從化》中提到“不能無抄撮之較”,即強調細節的精密性。
二、引申義
- 挑剔、斤斤計較(成語用法)
現代引申為對他人缺點過度苛責,含貶義。例如“抄撮之人常因小事争執”,形容過分計較細節的态度。
使用提示
- 古籍中多指“摘錄”或“微細”,如《别錄》《史通》等文獻用例。
- 現代語境下需根據上下文區分,建議優先參考權威詞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抄撮(chāo cuō)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一種以狡猾手段獲取不正當利益的行為。下面讓我逐步解釋一下抄撮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抄撮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手(扌)和祝(束),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抄撮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模糊,沒有明确的起源。但它被廣泛應用于描述那些使用不誠實、欺騙手段謀取私利的行為。
繁體:
抄撮在繁體中的寫法為「抄撮」,與簡體寫法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抄撮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目前沒有确鑿的證據能夠明确抄撮在古代的具體字形。
例句:
1. 他以抄撮的手段獲取了不義之財。
2. 這個騙子一直在抄撮他人的創意。
3. 我們不應該采用抄撮的手段來獲取成功。
組詞:
抄撮在構詞上可以與其他詞語搭配組成新的詞彙,例如:
1. 抄撮手段
2. 抄撮行為
3. 抄撮事件
近義詞:
與抄撮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欺騙、騙取、行騙、詐騙。
反義詞:
與抄撮意思相反或相對的詞語有:公平、誠實、正直。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夠滿足你對于抄撮這個詞的了解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