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香币的意思、香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香币的解釋

香和币帛。用于祭祀。 前蜀 杜光庭 《盧蔚大夫助下元齋詞》:“況玉局皇壇,錦城福會,敢營香币,同助齋修。”《續資治通鑒·元世祖至元十三年》:“丙辰,遣使以香币祀嶽瀆、後土。” 明 李東陽 《奎文閣賦》序:“凡朝廷有事於廟,則禮迓香币,庋於閣中以俟行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香币,漢語詞彙,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主要含義如下:

  1. 字面釋義與核心含義

    “香币”由“香”與“币”二字組合而成。“香”指用于焚燒以産生香氣的香料或香制品;“币”在古代主要指用于祭祀、饋贈的絲織品(如帛、玉、馬皮等),後泛指祭祀用的供品或禮物。因此,“香币”的核心含義是指古代在祭祀、敬神等莊嚴場合中,作為供品或獻禮使用的香和絲帛等物品的合稱。它象征着虔誠與敬意,是溝通人神的重要媒介。

  2. 曆史與禮儀中的運用

    香币在古代中國的祭祀禮儀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在皇家祭祀、宗廟供奉等重大典禮中不可或缺。根據典籍記載(如《周禮》、《禮記》等),祭祀時需陳設多種祭品,“香币”常與牲牢(牲畜)、粢盛(谷物)等并列,共同構成向神靈或祖先表達敬意的物質載體。其使用有嚴格的規制,體現了古人對天地、祖先的尊崇和禮制的完備。例如《宋史·禮志》中多有關于祭祀使用“香币”的詳細記載。

  3. 引申與象征意義

    由于“香币”專用于神聖、莊重的祭祀活動,它逐漸超越了具體的物質形态,象征着虔誠的信仰、崇高的敬意和隆重的禮儀。在文學或曆史叙述中提及“香币”,往往意在烘托儀式的肅穆氛圍或表達對祭祀對象的極度尊崇。

  4. 與現代詞彙的區分

    需特别注意,“香币”并非指現代意義上的“錢币”或“貨币”。雖然“币”字在現代漢語中主要表示貨币,但在“香币”這一特定曆史詞彙中,“币”保留其古義,指祭祀用的玉帛等禮物。将“香币”理解為某種“香的貨币”或“有香味的錢币”屬于誤讀。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香币”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祭祀場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文獻例證

  1. 前蜀杜光庭《盧蔚大夫助下元齋詞》提到“香币”用于齋修儀式。
  2. 《續資治通鑒·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記載朝廷遣使以香币祭祀山川神靈。
  3. 明代李東陽《奎文閣賦》序中描述香币存放于閣中以待祭祀使用。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古代官方或民間祭祀活動,體現對神靈、祖先的供奉與禮儀規範。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語辭海》或相關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敖慢百歲之後瘢耆褊宕播荷償金赤冀畜肥觕樸蹴縮端介分肌劈理佛印負穢釜甗恭帶挂鏡線和栗黃陳瓠巴蒹葭倚玉儉色兢兢業業精楷迥判譏譚揪撇急赈開示開歲濫廁勒子馬眼盟山誓海南浦撓北腦瓜仁盤涉盤突澎澎貧婆前因擎拳合掌乞巧節秋月春風三足擅幹沙饧聖渥史君頌美太老師讨攝亭驿味之素溫情脈脈溫色湘妃墓枭傑些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