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先鞭的意思、先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先鞭的解釋

[take precedence] 占先一着

常恐祖生先吾着鞭。——《晉書·劉琨傳》

逢時當自取,有爾欲先鞭。——高適《别韋兵曹》

首着先鞭

詳細解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語新語·賞譽》“少為 王敦 所歎” 劉孝标 注引《晉陽秋》:“ 劉琨 與親舊書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 祖生 先吾箸鞭耳。’”後因以“先鞭”為先行、占先的典實。 唐 高適 《别韋兵曹》詩:“逢時當自取,有爾欲先鞭。”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韻》:“先鞭争躍馬,多難患張鴟。” 魯迅 《二心集·“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那時他還是革命文學家,便在所編的《文藝生活》上,笑我的翻譯這書,是不甘沒落,而可惜被别人着了先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先鞭”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詞源與典故

“先鞭”出自《晉書·劉琨傳》,原句為“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耳”。劉琨與祖逖(字士稚)是好友,兩人皆有報國之志。劉琨擔心祖逖搶先立功,因此用“先鞭”比喻行動上占先一步。

基本釋義

用法與示例

  1. 古籍引用:
    • 高適《别韋兵曹》:“逢時當自取,有爾欲先鞭。”
    • 清代王鵬運詞:“試問今誰健?慷慨著先鞭。”
  2. 現代用法:多用于書面或成語中,如“首着先鞭”“著人先鞭”,表示率先行動或領先他人。

近義與相關表達

“先鞭”通過曆史典故承載了“積極争先”的文化意象,既可單獨使用,也可融入詩句或成語,體現漢語的凝練與典故的深遠影響。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晉書》或《世說新語》相關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先鞭

先鞭(xiān biān)這個詞語來源于中國古代成語,它的意思是比喻在某一方面或某個領域中取得領先地位或首先做出某項工作。先鞭可以用來形容那些敢于挑戰和創新的人們。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和“韋”,分别表示現代漢字的“米”和“韋”的意思。

先鞭的拆分筆畫共有12畫,其中“⺦”部首有3畫,“韋”部首有9畫。

先鞭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前漢書·孝景本紀》這部古代史書中,原文是“故校尉馮暢捷嘉假候先鞭”。從古代的使用情況來看,先鞭一詞可以表示在戰争中發起進攻的先頭部隊,也可以形容先行或首創的行為或事情。

在繁體字中,先鞭的寫法是「先鞭」,與簡體字寫法一緻。

在古代,漢字仍使用傳統字體,先鞭的古時漢字寫法為「先鞭」,與現代漢字的寫法相同。

以下是先鞭的例句:

他勇于挑戰,始終勇于擔當先鞭的責任。

他在這方面再次打破了記錄,成為這項運動的先鞭。

組詞:首鞭、問鞭、頂鞭、領鞭。

近義詞:領先、帶頭、走在前列。

反義詞:落後、跟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