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铢衣的意思、五铢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铢衣的解釋

亦稱“ 五銖服 ”。亦稱“ 五銑衣 ”。傳說古代神仙穿的一種衣服,輕而薄。 唐 谷神子 《博異志·岑文本》:“﹝ 文本 ﹞又問曰:‘衣服皆輕細,何土所出’對曰:‘此是上清五銖服。’” 唐 李商隱 《聖女祠》詩:“無質易迷三裡霧,不寒長著五銖衣。” 明 邵璨 《香囊記·祈禱》:“貧道身微賤,……不着五銑衣,身披一幅絹。” 清 趙翼 《美人風筝》詩:“五銖衣薄太風流,細骨輕驅稱遠遊。”亦省作“ 五銖 ”。 唐 李涉 《寄荊娘寫真》詩:“五銖香帔結同心,三寸紅牋替傳語。” 清 陳維崧 《霓裳中序第一·詠水仙花》詞:“看盡人間,多少蜂蝶,五銖寒到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铢衣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一種意象化服飾名稱,原指極輕薄的絲織衣物。其名稱源于“五铢”這一古代重量單位(一铢約合0.65克),形容衣料輕薄如五铢之重,後多被賦予神話色彩,代指仙人或舞者的服飾。例如唐代詩人李商隱在《聖女祠》中寫道:“無質易迷三裡霧,不寒長著五铢衣”,此處即用“五铢衣”暗喻聖女衣袂的飄逸超凡。

在道教文獻中,五铢衣被進一步神化,如《雲笈七籤》提及仙人“衣五铢之绡,戴九星之冠”,将五铢衣與仙界身份關聯,象征超脫塵世的輕盈與純淨。這一詞彙的文化内涵,既體現了古代紡織工藝中對輕薄的極緻追求,也反映了文人通過物象寄托精神境界的創作手法。

網絡擴展解釋

“五铢衣”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一個特殊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一、本義與傳說

  1. 神仙服飾
    據漢典等權威資料記載,五铢衣是傳說中神仙所穿的衣物,以“輕而薄”為特點,象征超凡脫俗。唐代《博異志》中曾描述其“衣服皆輕細”,暗示其材質非凡,可能關聯古人對仙界的想象。

  2. 名稱由來
    “五铢”原為漢代貨币單位(一铢約0.65克),但此處并非直接指代金錢。有學者推測,因神仙衣物質地極輕,僅如五铢重量,故得此名。

二、文學引申與象征

  1. 詩詞意象
    宋代文人如蘇轼、施樞等常在作品中用“铢衣”形容輕盈飄逸的形态,如“铢衣搖曳”描繪仙女舞姿,或比喻花瓣飄落。

  2. 貧富隱喻
    部分文獻(如查字典)提到,五铢衣因“五铢”的低微價值,被引申為貧困的象征,代表簡陋衣着或社會階層差距。

三、考據争議

關于“五铢服是否與貨币相關”,目前主流觀點認為其名稱源于重量描述,而非直接關聯貨币樣式(的貨币關聯說缺乏廣泛文獻支持)。

擴展建議:若需了解該詞在具體詩詞中的用法,可查閱《全唐詩》《宋詞選》等典籍,結合上下文進一步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抱木蔽塞常習巉削儃伫辰堠舛訛百出淳美寸刃搭茬達命黨序大生遞轉訛意法灸神針怪羽管材丱齒管飯歸艎龜腦果子狸故宅海底函牍皓帶火院腳踝轇結擠出禁夜咖啡廳老實八焦類别脈案磨形煉性目不苟視蔫菸凝寒怒憤女直字前頭奇景輕颦認明榮庇僧鞋菊沙霾上畫識韓施用順朱題捐同船合命圖闆托骥潇飒小業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