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不用挑選;沒有區别。《墨子·大取》:“斷指與腕,利於天下相若,無擇也。” 張純一 集釋:“言指與腕在己雖有擇,苟利天下,則……無暇為指小腕大之擇也。”《墨子·節葬下》:“‘我有是人也與無是人也,孰愈?’曰:‘我有是人也,與無是人也,無擇也。’”
(2).無失誤或不妥的地方。擇,通“ 殬 ”。 漢 揚雄 《法言·吾子》:“君子言也無擇,聽也無淫。” 汪榮寶 義疏引 王引之 《經義述聞》:“殬、斁、擇古音竝同……《孝經》:‘口無擇言,身無擇行。’口無敗言,身無敗行也。”《周書·王德傳》:“ 德 性厚重廉慎,言行無擇。”
(1).人名。上古隱士。《莊子·讓王》:“ 舜 以天下讓其友北人 無擇 。北人 無擇 曰:‘……欲以其辱行漫我,吾羞見之。’因自投 清冷 之淵。” 成玄英 疏:“北方之人,名曰 無擇 , 舜 之友人也。” 郭慶藩 集釋引 俞樾 曰:“﹝《廣韻·入德》﹞‘北’字注:‘古有 北人無擇 。’則 北人 是複姓,《漢書·古今人表》作‘ 北人亡擇 ’。”
(2).人名。 春秋 時 魏 之賢人。姓 田 ,字 子方 。《莊子·田子方》:“ 文侯 曰:‘ 谿工 ,子之師邪?’ 子方 曰:‘非也, 無擇 之裡人也。’” 成玄英 疏:“ 谿工 是 子方 鄉裡人也。”
“無擇”的漢語詞典釋義
“無擇”是一個文言詞彙,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語境理解。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主要包含以下義項:
指對事物不加選擇或區别對待。
出處:
《漢語大詞典》釋為“不加選擇;沒有區别”。
例證:
《莊子·至樂》:“萬物皆一也,無擇于利害。”(萬物本質同一,無需區分利害。)
表示因客觀條件限制而無其他選擇。
出處:
《古代漢語詞典》注:“猶‘無奈’,表示别無選擇”。
例證:
《戰國策·齊策一》:“戰而不勝,無擇亡矣。”(若戰敗,則無奈滅亡。)
強調事物本質相同,無需區别。
出處:
《辭源》釋義:“無差異,等同視之”。
例證:
《墨子·大取》:“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非取害也,取利也……其類在無擇。”(權衡利害時,本質是趨利避害,因利害本無絕對界限。)
文言中作連詞,表“無論”“不管”。
出處:
王引之《經傳釋詞》卷十:“無擇,猶‘無論’也”。
例證:
《荀子·議兵》:“無擇貴賤,唯誠能之求。”(無論身份貴賤,隻求真正有才能者。)
綜合說明
“無擇”的核心語義聚焦于“無區别對待”或“被迫接受”,需依賴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其用法多見于先秦兩漢文獻,後世逐漸少用,但仍見于仿古文體或學術論述中。
“無擇”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不加選擇/無區别
指不進行挑選或無需區分,出自《墨子》:
無失誤(通假義)
“擇”通“殬”(敗壞),指言行無錯漏。如揚雄《法言·吾子》中“君子言也無擇”,形容君子言語嚴謹。
上古隱士北人無擇
見于《莊子·讓王》:舜讓天下于北人無擇,後者因覺受辱而投淵自盡,體現高潔品格。
春秋魏國賢臣田子方
字“無擇”,《莊子·田子方》記載其與魏文侯對話,展現賢士風範。
以上解析綜合了古籍文獻釋義、曆史人物典故及語義演變,可通過查字典()或《莊子》原文()進一步考證。
迸逸變法兒撥曆布擺不友幨幨淡巴姑短裝阨險翻引錢浮桑高話弓騎暵熱橫酷紅頭軍踐形蛟電衱袶忌媢金田起義糾逖句絕快幹漆昆侖竹流魚隆遇綿繭母母恁們蜺翠貧竈七百青蓮宮丘亭捼莎三劍颯颯上白山豪讪牙閑嗑沈腦神遊雙栖雙宿庶位樹瘿素學疼癢天難腆養提及鳀瀛鼍龍萬春澫澫威音王佛汙言仙使銷魂橋下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