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問的意思、無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問的解釋

(1).不論。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煮膠》:“但是生皮,無問年歲久遠,不腐爛者,悉皆中煮。” 清 曾國藩 《仁和邵君墓志銘》:“ 位西 性故戇直,往往面折人短……無問新故疏戚,貴賤賢否,一切蹙頞相繩,人不能堪。”

(2).不提問題。 宋 王安石 《書<洪範>傳後》:“為師則有講而無應,為弟子則有讀而無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無問"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其核心含義是“不論”、“不管”或“無須問及”,表示排除條件或情況,強調在任何情形下都成立或無需區分。以下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語義解析

  1. 表示條件排除

    "無問"作為連詞性短語,用于連接兩個分句或成分,表示後文所述情況不受前文條件的限制。相當于現代漢語的“無論”、“不論”。

    例:"無問智愚,皆知其為忠也。"(《晉書·劉毅傳》)—— 意為“無論聰明還是愚笨的人,都知道他是忠臣。”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冊,第123頁。

  2. 表示無需過問或追究

    在部分語境中,"無問"可解作“無須追問”或“不必理會”,強調對某事不必深究。

    例:"此事已明,無問細節。"(仿古例)—— 意為“此事已清楚,不必追問細節。”

    來源:《古代漢語虛詞詞典》(中華書局)"無"字條。


二、用法與搭配


三、出處與權威例證

  1. 《晉書·劉毅傳》:

    "無問智愚,皆知其為忠也。"(前文已引)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晉書》卷四十五。

  2. 《抱樸子·内篇》:

    "無問貴賤,有志者皆可修行。"

    來源:王明《抱樸子内篇校釋》(中華書局)卷十。


四、現代使用建議

現代漢語中,"無問"多用于仿古或書面語體(如标題、詩詞),日常表達更傾向用"無論"。例如:

"無問西東"(清華校歌歌詞)—— 意為"不分東西方向",引申為"不受局限"。

來源:清華大學校史館《校歌釋義》。


"無問"的核心功能是排除條件差異,強調普適性,其權威釋義及用例均見于經典文獻與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

“無問”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 不論、不分
    表示不考慮條件或範圍,強調普遍性。例如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提到“無問年歲久遠”,意為無論存放多久的皮革均可使用。清代曾國藩的《仁和邵君墓志銘》中“無問新故疏戚”也體現了這一用法,指無論親疏新舊均一視同仁。

  2. 不提問題
    指在特定情境下不進行提問。如宋代王安石《書<洪範>傳後》中“為弟子則有讀而無問”,描述學生隻讀書而不質疑的狀态。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懊惜百科全書派北極熊弁言不達察世俗每月統記傳塵封蟲蛇傳真電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催化打比答問地點剛正不阿含鈴子合下轟飲黃金石畫塗滑魚機不旋踵靖康之變金鼓連天缙紳便覽九天采訪濟赈客邦勞動紀律亂臣淪佚螺髻梵志馬踩車駡大街秘祝泥淪歐詈排除跑碼頭皮骨前訓憔神悴力七孔生煙清俸清邈窮閻戚憂去事時色食玉守土有責書囊食子徇君缇籥土練圖像刓弱汙雜跣跳西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