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不論。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煮膠》:“但是生皮,無問年歲久遠,不腐爛者,悉皆中煮。” 清 曾國藩 《仁和邵君墓志銘》:“ 位西 性故戇直,往往面折人短……無問新故疏戚,貴賤賢否,一切蹙頞相繩,人不能堪。”
(2).不提問題。 宋 王安石 《書<洪範>傳後》:“為師則有講而無應,為弟子則有讀而無問。”
“無問”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不論、不分
表示不考慮條件或範圍,強調普遍性。例如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提到“無問年歲久遠”,意為無論存放多久的皮革均可使用。清代曾國藩的《仁和邵君墓志銘》中“無問新故疏戚”也體現了這一用法,指無論親疏新舊均一視同仁。
不提問題
指在特定情境下不進行提問。如宋代王安石《書<洪範>傳後》中“為弟子則有讀而無問”,描述學生隻讀書而不質疑的狀态。
《無問》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沒有問題、毫無疑問。可以用來表達對某件事情的确定、肯定和不容置疑。
《無問》的部首是“無”,由“無”字的左半部分構成。它的筆畫數為9畫。
《無問》源于《周易》中的“無咎”一詞。在《周易》中,無咎是一種吉利的狀态,意思是沒有過失、沒有罪過。
《無問》的繁體字為「無問」。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無問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基本的意思和解釋并沒有改變。
1.我對他的能力毫無疑問,他一定能勝任這個工作。
2.他的決定沒有問題,我們可以完全放心。
無問,無問西東,無問世事,無問天下
毫無疑問,确如其詞
有疑問,存有疑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