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徒的意思、無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徒的解釋

(1).沒有朋友;沒有同伴。《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故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宋 範仲淹 《舉彭乘自代狀》:“﹝ 彭乘 ﹞博學不倦,孤立無徒,館殿之中,獨為淹久。”

(2).指無賴之輩。 宋 張齊賢 《洛陽缙紳舊聞記·向中令徙義》:“某四海無徒,願在左右。” 元 關漢卿 《望江亭》第四折:“沒來由遇着無徒,使盡威權。”《三國演義》第十三回:“ 李樂 、 韓暹 又連名保奏無徒、部曲、巫醫、走卒二百餘名,并為校尉、禦史等官。”

(3).指無賴之行。《全元散曲·梧葉兒·嗔》:“怒紛紛心腸惡,氣昂昂膽量粗,動不動撒無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無徒”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沒有朋友或同伴

指人因過于精明或嚴苛而缺乏夥伴,常用于表達人際交往中的疏離狀态。例如《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中的經典名句“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以及宋代範仲淹《舉彭乘自代狀》提到的“孤立無徒”,均強調過度苛求完美會導緻孤立無援。


2.指無賴之輩

用于形容品行不端、行為惡劣之人。例如元代關漢卿《救風塵》中的“無徒,到處裡胡為做”,以及《三國演義》中提到的“保奏無徒、部曲、巫醫、走卒”,均以“無徒”指代無賴之徒。


3.指無賴之行

可表示無賴的行為或舉動。如《全元散曲·梧葉兒·嗔》中描述:“動不動撒無徒”,即指肆意做出無賴行徑。


補充說明

該詞在古籍和文學作品中較常見,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核心含義均圍繞“缺乏同伴”或“品行低劣”展開,具體語境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無徒》的意思

《無徒》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沒有學生或沒有學徒的意思。它形容一個人沒有得到傳統的師傅指導,缺乏學習的機會,從而使得他的技能或知識沒有得到有效的傳承。

拆分部首和筆畫

《無徒》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無”和“彳”。其中,“無”是偏旁部首,表示沒有;“彳”是走之意旁,表示行走的動作。整個詞共有6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無徒》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的文獻中,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部分。它源自于中國古代社會教育體系中師徒制度的存在。在古代,人們通過師父的教導和傳授技藝來學習各種技術和知識。

繁體字“無徒”與簡體字的寫法相同,隻是書寫方式上稍有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對于《無徒》這個詞來說,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但整體上,它的意義和現在是一緻的。

例句

1. 如果一個人沒有機會拜師學藝,他将成為《無徒》。

2. 缺少良好的師傅指導,他成了《無徒》。

組詞

無徒德

無徒者

無徒行

近義詞

無師

無傳人

無傳承

反義詞

有徒

有師

有傳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