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所用心的意思、無所用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所用心的解釋

[not give serious thought to anything] 疏于用腦,對一切漠不關心,漠然置之

詳細解釋

不動腦,什麼都不關心、不思考。《論語·陽貨》:“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唐 劉知幾 《史通·惑經》:“加以史策有闕文,時月有失次,皆存而不正,無所用心。” 宋 張齊賢 《<洛陽缙紳舊聞記>序》:“﹝餘﹞足病累月,終朝晏坐,無所用心。” 清 趙翼 《瓯北詩話·各體詩》:“專用字之偏旁一樣者綴合成句……此亦 山谷 創體,蓋文人無所用心,遊戲筆墨。” 魯迅 《故事新編·理水》:“至于那些下民,他們有的是榆葉和海苔,他們‘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無所用心”是漢語中具有警示意義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指人缺乏思考動力或主觀能動性,表現為思想懈怠、行為散漫的狀态。該詞最早見于《論語·陽貨》:“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孔子在此批評終日閑散、不思進取的生活态度,強調思考與實踐的重要性(來源:《論語譯注》,中華書局)。

從構詞法分析,“無所”表示否定性存在,“用心”指投入心力思考。組合後形成偏正結構,通過雙重否定強化對消極狀态的否定評價。清代學者王夫之在《讀四書大全說》中闡釋:“心不用則仁義禮智皆亡”,揭示該詞蘊含的倫理警示價值(來源:《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商務印書館)。

現代漢語中,該詞常用于三種語境:

  1. 批評工作學習中的敷衍态度,如“對待科研項目切不可無所用心”
  2. 形容生活缺乏目标,如“退休後整日無所用心”
  3. 警示潛在危機,如“家長對子女教育無所用心恐釀隱患”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釋義為“不動腦筋,對什麼事情都不關心”,強調思維惰性帶來的負面影響。該成語與“心不在焉”“渾渾噩噩”構成近義關系,與“兢兢業業”“殚精竭慮”形成反義對照,在漢語語義網絡中占據獨特的道德評判位置(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網絡擴展解釋

“無所用心”是一個成語,讀音為wú suǒ yòng xīn,其核心含義指對任何事情都不動腦筋、漠不關心,常帶有貶義色彩。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基本釋義
    該詞字面意為“沒有地方用他的心”,引申為人在生活中缺乏思考或投入,對事物持消極态度。例如《論語·陽貨》中提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即批評終日閑散、不思進取的狀态。

  2. 出處與背景
    源自《論語·陽貨》,孔子用此語形容那些隻知安逸享樂卻不願思考的人,強調人應有積極的生活态度。

  3. 用法與結構

    • 語法:動賓式結構,通常作謂語、賓語或定語。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但實際使用中多含貶義,用于批評敷衍、懶散的行為。
    • 示例:魯迅曾用“榆葉和海苔”比喻某些人安于現狀、“無所用心”的生存狀态。
  4. 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漫不經心、漠不關心。
    • 反義詞:殚精竭慮、兢兢業業。
  5. 現代應用
    常用于描述工作、學習或生活中缺乏專注與責任感的表現,如“他對學業無所用心,導緻成績下滑”。

總結來說,“無所用心”不僅是對行為的描述,更隱含對态度和價值觀的評判,提醒人們應主動思考、積極行動。

别人正在浏覽...

暗沉沉崩坼贲星蠶眠字察奪鈔集蹙損稻飯雕镂藻繪地方時地瀝青動靜有常侗戲飛歸紛龐付之度外鼓吹樂桂竹寒垧劾按河狸和傩鶴拓鶴膝蜂腰翚翟蹇吃攪計焦思苦慮教勖家破人離介狄靜樂開店袴裆頍弁濫過令威龍編忙活密茫茫泡湯圓峭正窮辟齊心併力如何上鞋設報生菩薩詩府石盤輸征孫許庭氏溫深文談香窟項裡香獸險心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