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没有地方;没有处所。 汉 枚乘 《七发》:“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无所。” 唐 韩愈 《祭张给事文》:“上不负汝,为此不祥,将死无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柳》:“积数月,乞食无所,憔悴自归。”
(2).表示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或事物。《周礼·考工记·轮人》:“无所取之,取诸圜也。” 郑玄 注:“非有他也,圜使之然也。”《后汉书·杜乔传》:“先是 李固 见废,内外丧气,羣臣侧足而立,唯 乔 正色无所回橈。”《通典·食货九》:“ 后魏 初至 太和 钱货无所用也。” 明 陈文烛 《<少室山房笔丛>序》:“大哉 孔子 !博学无所成名。” 瞿秋白 《文艺的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漂亮是美,‘艺术的价值’也是美--抽象的美,无所附丽的美。”
"无所"在现代汉语中并非独立使用的词汇,而是古汉语遗留下来的一个固定结构,通常出现在成语或特定表达中。其核心含义和用法如下:
字源解析
否定性代词结构
"无所"后需接动词(如"从""适""求"),构成"无所 + V"形式,整体表示:
"没有可V的对象"或"没有V的地方/途径"。
例如:
- 无所适从 → 没有可遵从的方向(不知怎么办)。
- 无所事事 → 没有可从事的事情(闲着不做任何事)。
作状语或谓语
在句中强调动作的缺失状态,常表被动或无奈:
成语中的固化用法
成语 | 释义 |
---|---|
无所畏惧 | 没有可害怕的事物(毫无畏惧)。 |
无所顾忌 | 没有需顾忌的对象(毫无顾虑)。 |
无所不用其极 | 没有不极端使用的手段(用尽一切极端方法)。 |
保留于书面语及成语
现代口语中极少单独使用"无所",但其构成的成语(如"无所不能""无所不在")仍广泛存在,多用于强调全面性或绝对性。
古语风格的修辞表达
在文学或正式文本中,偶见仿古用法以增强感染力:
明确标注"无所"为古汉语遗留结构,释义为"没有……的(人或事物)",并列举"无所不为""无所不至"等成语。
在"所"字条目下指出:"无所+V"表示"没有V的东西或地方",引《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无所逃命 → 无处逃命)。
收录"无所"词条,强调其否定性指代功能,并详析其在《庄子》《孟子》等典籍中的用例。
温馨提示:若需查证具体古籍原文或词典释义,建议查阅纸质版《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权威工具书,或访问商务印书馆官网(www.cp.com.cn)获取可靠资源。
“无所”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成语或固定搭配。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析如下:
字面含义
抽象含义
“无”为否定词,“所”是代词,后接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整体表示“没有可…的(人/事物/地方)”。例如:
成语类
古籍例句
如需更完整的历史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按习傍蹊彪昺啵啵不见事柴市猖亡朝阳丹凤程校瓷窑代驾贷宥大母当门胆武东京大学堵波独善二地主凡艳敷光革故宫悬关与跪伏翰墨筵呵喝红火懽忻翚构胡考疆候监帖急绷绷禁街噤口极杀两灵靓深淋淋漓漓牛饮强烈前业青瞑穷鱼龟兹伎畎陇羣衆运动让德溶质蜀魄曙霞陶板塌实透顶吐哺捉发威械问端呜呼噫嘻箫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