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是非的意思、無是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是非的解釋

沒有是和非;分不出是和非。《列子·仲尼》:“從心之所念,更無是非;從口之所言,更無利害。” 唐 趙嘏 《李先輩擢第東歸有贈送》詩:“金榜前頭無是非,平人分得一枝歸。”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書<左傳精舍志>後》:“《左傳精舍誌》、《武城家乘》、《建立伏氏博士始末》,是三書者,皆所謂無是非之心者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無是非"是一個具有哲學意蘊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到深層逐步解析,主要包含以下三層:

  1. 字面本義:不區分對錯、不判斷是非

    • 這是最直接的含義。"無"表示"沒有"或"不進行";"是非"指"對與錯"、"正确與錯誤"。因此,"無是非"指不進行對錯的區分、不做出是非的判斷。它描述的是一種對事物或言論不加以價值評判的狀态。例如:"他對這些議論采取無是非的态度,不予置評。"(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對"是非"、"無"的釋義引申;《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對"無"的釋義引申
  2. 引申義:超脫世俗紛争、不介入争論的處世态度

    • 在處世哲學層面,"無是非"常指一種超然物外、不參與世俗紛争、不卷入人事糾葛的生活态度或智慧。持有這種态度的人,往往避免對他人或事件輕易下判斷,以求内心的平靜或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它接近于"不置可否"、"保持中立"或"難得糊塗"的智慧。例如:"他追求一種無是非的境界,遠離名利場的争鬥。"(參考《漢語大詞典》對"是非"的釋義及用例引申
  3. 哲學義(尤見于道家思想):消解二元對立、回歸自然本真的境界

    • 這是"無是非"最深層的含義,尤其在道家哲學(如《莊子》)中體現得最為鮮明。道家認為,世俗所謂的"是非"、"對錯"往往是人為的、相對的、片面的劃分,是"道"被遮蔽後的産物。執着于是非之辯會使人陷入無休止的争論和煩惱,背離了世界的本真("道")——一種渾沌未分、萬物齊一的狀态。
    • "無是非"在這裡代表一種更高的認知境界:超越相對、消解人為的二元對立(如是非、善惡、美丑),認識到萬物在"道"的層面本無絕對區别,從而回歸自然無為、心靈虛靜的狀态。例如《莊子·齊物論》中探讨的"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莫若以明"等思想,都指向了超越是非對立的"無是非"境界。(核心思想參考《莊子·齊物論》原文及主流注釋;《辭源》對"是非"的釋義及道家思想關聯

"無是非"一詞,從淺層看,指不判斷對錯;從中層看,是一種避免紛争的處世态度;從深層(特别是道家哲學)看,則是一種消解人為對立、回歸世界本真統一性的哲學智慧和理想境界。其含義由具體行為描述上升至抽象的精神追求。

主要參考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 商務印書館 - 豆瓣讀書介紹
  2. 《古代漢語詞典》 - 商務印書館 - 豆瓣讀書介紹
  3. 《漢語大詞典》 - 上海辭書出版社 - 豆瓣讀書介紹
  4. 《莊子》(特别是《齊物論》篇)及權威注釋本 - 如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版本 - 中華書局《莊子》介紹 / 上海古籍出版社《莊子》介紹

網絡擴展解釋

“無是非”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指人對是非曲直缺乏辨别能力,或刻意忽視道德準則。以下為詳細解析:

  1. 基本定義
    該詞的字面意義為“沒有是非之分”,強調無法分辨對錯或無視道德規範。它既可形容個體缺乏判斷力,也可指言行放縱、不顧社會倫理。

  2. 出處與引文
    語出《列子·仲尼》:“從心之所念,更無是非”,意指隨心所欲而無需辨别對錯。唐代趙嘏詩句“金榜前頭無是非”則暗含對功名場中道德模糊的諷刺。

  3. 使用場景

    • 批判性語境:如指責某人“無是非心”,表示其價值觀混亂。
    • 中性描述:在道家思想中,可能被引申為超越世俗對立的境界(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4. 反義與關聯
    反義詞為“明辨是非”。清代俞正燮曾用“無是非之心”批評某些文獻缺乏價值判斷。

  5. 示例用法
    如:“與其陷入無是非的争論,不如靜心思考本質。”(參考自經典造句)

提示:該詞多含貶義,使用時應避免與“包容多元”等積極态度混淆,需根據語境謹慎選擇。

别人正在浏覽...

阿非利坎人白龍避溺山隅不施達理倒春寒大循環點紙節櫃桌厚重黃屦建中矯捷激丹踑踞斤欘酒甕子崛彊克扣刻意求工狂狷雷噪蓮的理論聯繫實際淩擾靈獸隆冬論敍麻霞門檻稅黏忒忒匿報泥絮漂流乾浄土清幹青絡七巧闆阒爾紗幌殺字沈釣試期詩章耍排場贖買蘇耽隨唱邃延統總讬肺腑脫位惟兮畏影惡迹寤歎祥淑曉然孝孫習慣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