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沒有起始。 南朝 齊 明僧紹 《正二教論》:“而道常出乎無始,入乎無終。”
(2).指太古。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七:“茫茫吾何思?林卧觀無始。” 元 李好古 《張生煮海》第一折:“貧道乃 東華上仙 是也。自從無始以來一心好道,修煉三田。” 王國維 《<紅樓夢>評論》第四章:“今設有人焉,自無始以來,無生死,無苦樂,無人世之罣礙,而唯有永遠之知識,則吾人所寳為無上之美術,自彼視之,不過蛩鳴蟬噪而已。”
“無始”是一個具有哲學與宗教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時間無起始
指宇宙或事物的存在沒有明确的起點,時間概念超越人類認知的線性框架。佛教常用“無始以來”描述輪回的無限性,如“衆生因無明流轉生死,無始無終”。道家哲學中,《莊子·知北遊》提出“無古無今,無始無終”,強調時空的無限性。
指代太古
在文學語境中,“無始”可象征遠古或不可追溯的原始狀态。例如唐代陳子昂《感遇詩》中“林卧觀無始”,借以表達對宇宙本源的思考。
通過多領域交叉解讀,“無始”既承載宗教對終極真理的探索,也反映人類對時空本質的永恒追問。
《無始》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沒有開始,沒有起源,指事物沒有從某個特定時刻或地方開始發展。
《無始》的部首是無,總筆畫數為16。
《無始》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佛教禅宗的思想中。在佛教中,存在着一個概念叫“無始劫”,指的是衆生輪回從來沒有開始過,從某種意義上講,每個人的存在都可以追溯到無盡的過去。因此,《無始》這個詞被借用來形容事物沒有确切的起源。
《無始》的繁體字為「無始」。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存在一些差異。《無始》的古代寫法是「無穂」,其中的「穂」是由「禾」與「穴」組合而成。
1. 這個宇宙的起源是個謎,可以說它是無始無終的。
2. 時間是無始無盡的流淌,不斷地将一切沖刷。
無始無終、無始無終、始終無始、無始無終
無始無終、始終無始、無始無終、始終無終
有始有終、開始、起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