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儳焉的意思、儳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儳焉的解釋

(1).輕賤貌;不莊重貌。《禮記·表記》:“子曰:‘君子莊敬日強,安肆日偷。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終日。’” 鄭玄 注:“儳焉,可輕賤之貌也。” 宋 孔平仲 《詩贈王從善》:“我本世畸人,儳焉頑似鄙。”

(2).引申為放縱恣肆貌。 清 薛福成 《籌洋刍議·鄰交》:“然 日本 相侵之志危矣迫矣,儳焉不可終日矣。”

(3).不安甯貌。 唐 韓愈 《上考功崔虞部書》:“欲事幹謁,則患不能小書,困於投刺;欲學為佞,則患言訥詞直,卒事不成,徒使其躬儳焉而不終日。”

(4).輕率,不慎重。《廣韻·去陷》:“儳,輕言。” 章炳麟 《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談者不深惟其利病,而儳焉以除舊布新為號,豈其智有未喻?亦騖名而不求實之過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儳焉”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解釋。綜合多個來源的釋義,可歸納為以下要點:

一、基本含義

  1. 輕賤、不莊重
    指舉止或态度輕浮、缺乏莊重感。例如《禮記·表記》中引用孔子的話,強調君子不應“儳焉”度日,鄭玄注解為“可輕賤之貌”。

  2. 放縱恣肆
    引申為行為放縱、無所顧忌。清代薛福成在《籌洋刍議》中用“儳焉不可終日”形容局勢動蕩下的放縱狀态。

  3. 不安甯
    描述内心或環境的不安定。唐代韓愈曾以“儳焉而不終日”表達困頓焦慮的心境。

  4. 輕率、不慎重
    強調言行缺乏謹慎。章炳麟在讨論語言改革時,批評“儳焉以除舊布新為號”的草率态度。

二、補充說明

三、使用建議

該詞多用于古文或書面語,現代漢語中較少見。理解時需注意上下文,避免與近義詞混淆(如“倉皇”“輕佻”)。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禮記》注疏類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儳焉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憂愁、煩惱的樣子。它的部首是火,共有9個筆畫組成。儳焉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是由删掉了部分的另一個漢字“亷”而來。在繁體字中,儳焉的寫法保持不變。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并不确定,可能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例如,儳焉可能在古代有更多的筆畫或者不同的結構。 以下是幾個關于儳焉的例句: 1. 他面對困境時,滿臉儳焉的表情讓人心疼。 2. 儳焉的心情讓他無法集中精力工作。 關于儳焉的組詞,可以根據具體語境來變化詞性或者加上前綴、後綴。例如: 1. 憂儳:形容更加憂愁、煩惱。 2. 儳不已:表示憂愁、煩惱無法停止。 儳焉的近義詞可以有:憂慮、愁緒、苦悶。 儳焉的反義詞可以有:喜悅、快樂、舒暢。 希望以上内容能夠滿足你的要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