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儳焉的意思、儳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儳焉的解釋

(1).輕賤貌;不莊重貌。《禮記·表記》:“子曰:‘君子莊敬日強,安肆日偷。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終日。’” 鄭玄 注:“儳焉,可輕賤之貌也。” 宋 孔平仲 《詩贈王從善》:“我本世畸人,儳焉頑似鄙。”

(2).引申為放縱恣肆貌。 清 薛福成 《籌洋刍議·鄰交》:“然 日本 相侵之志危矣迫矣,儳焉不可終日矣。”

(3).不安甯貌。 唐 韓愈 《上考功崔虞部書》:“欲事幹謁,則患不能小書,困於投刺;欲學為佞,則患言訥詞直,卒事不成,徒使其躬儳焉而不終日。”

(4).輕率,不慎重。《廣韻·去陷》:“儳,輕言。” 章炳麟 《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談者不深惟其利病,而儳焉以除舊布新為號,豈其智有未喻?亦騖名而不求實之過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字源與結構

“儳”為形聲字,從人毚(chán)聲,本義與“不齊整”相關。《說文解字》釋“儳”為“儳互,不齊也”,強調其無序、雜亂的特質;“焉”為句末助詞,表狀态或語氣。二字合為“儳焉”,形容行為或狀态缺乏莊重、輕率無序之貌。來源:《說文解字注》《古代漢語詞典》。

■核心釋義

  1. 輕率不莊重

    指言行隨意、不持重。如《禮記·表記》:“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終日。”鄭玄注:“儳焉,可輕賤之貌。”形容人舉止輕浮失态。來源:《禮記正義》《漢語大詞典》。

  2. 無序混雜

    表事物雜亂無章的狀态。《左傳·僖公二十二年》:“聲盛緻志,鼓儳可也。”杜預注:“儳,岩未整陳。”指敵軍陣列不整時趁勢進攻。來源:《春秋左傳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古籍用例延伸

“儳焉”兼具行為輕率與狀态雜亂雙重含義,屬書面雅言,今多用于學術或文學語境。權威來源可參:

網絡擴展解釋

“儳焉”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解釋。綜合多個來源的釋義,可歸納為以下要點:

一、基本含義

  1. 輕賤、不莊重
    指舉止或态度輕浮、缺乏莊重感。例如《禮記·表記》中引用孔子的話,強調君子不應“儳焉”度日,鄭玄注解為“可輕賤之貌”。

  2. 放縱恣肆
    引申為行為放縱、無所顧忌。清代薛福成在《籌洋刍議》中用“儳焉不可終日”形容局勢動蕩下的放縱狀态。

  3. 不安甯
    描述内心或環境的不安定。唐代韓愈曾以“儳焉而不終日”表達困頓焦慮的心境。

  4. 輕率、不慎重
    強調言行缺乏謹慎。章炳麟在讨論語言改革時,批評“儳焉以除舊布新為號”的草率态度。

二、補充說明

三、使用建議

該詞多用于古文或書面語,現代漢語中較少見。理解時需注意上下文,避免與近義詞混淆(如“倉皇”“輕佻”)。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禮記》注疏類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般運豹貓北鎮畢集畢業不聿涔勺差缪扯翻齒決寵寄初等大宮待期點璧錠子動機遁俗奉喜分張觥録事廣舶覈實滑甘花卉惶越狐梨江河日下獎章濟苦憐貧驚散饑驅叩門稽沈口齒狼顧鸱跱褴褛筚路了絕連廂鐐盎淩穢離鄉背井馬壩人漠不關心拏風躍雲攀奉潛波迄今饒減日薄散開沙蝨聲部失志熟狀譚宴天慈文征明晤叙憲臣斜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