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無名之樸 ”。
“無名之璞”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指未經雕琢的璞玉,比喻尚未被發掘的才識之士或未被認可的傑出人才。該詞與“無名之樸”同義,均強調内在價值未被外界認知的狀态。
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晉代傅玄的《贈扶風馬鈞序》:“又馬氏巧名已定,猶忽而不察,況幽深之才,無名之璞乎?”。唐代元稹在《鎮圭賦》中也有引用:“苟能據于道而依于德,亦可以執無名之璞而逍遙乎大庭。”。
用法特點
近義詞與延伸
近義詞為“無名之樸”,兩者均以自然未雕琢之物比喻未被發現的人才或事物本質。此外,該詞也可引申為“大器晚成”“真才未露”等含義。
現代應用示例
可用于描述職場、學術等領域中能力突出但暫未受重視的人,例如:“他在團隊中如同無名之璞,雖未顯鋒芒,卻蘊藏深厚潛力。”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樂樂課堂》等來源的詳細解析。
《無名之璞》是一個成語,形容一個人或事物的潛力很大,但目前還沒有被發現或發揮出來。
《無名之璞》中的“無”是一個獨立的字,表示沒有。它的拆分部首是無,并且有四劃;“名”的部首是口,它有四劃;“之”的部首是絲,它有三劃;“璞”的部首是玉,它有十五劃。
《無名之璞》一詞出自《莊子·逍遙遊》: “璞歸也者,天地之正氣也。” 意思是像采礦時一塊塊粗糙的礦石原料,回到天地之間,返璞歸真,自然礦石中所蘊含的美好會得到彰顯。
《無名之璞》(繁體字)
在古時候, 漢字《無》、“名”、“之”、“璞” 的寫法可能和現代有稍許差别,但整體意義基本相同。
他雖然年輕,但是有着一塊《無名之璞》。隻要給他一些機會,他一定能夠取得很大的成就。
潛力、發現、發揮、成就
潛藏的寶藏、未被開發的潛力
被發現的寶石、已經發揮出潛力的人或事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