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立錐之地的意思、無立錐之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立錐之地的解釋

形容十分貧窮。《呂氏春秋·為欲》:“其視有天下也,與無立錐之地同。”《後漢書·郭丹傳》:“君有四子,而無立錐之地。”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八:“ 盧生 無立錐之地以死。”亦作“ 無置錐之地 ”、“ 無置錐地 ”。《荀子·儒效》:“﹝大儒﹞雖窮困凍餒,必不以邪道為貪;無置錐之地,而明於持社稷之大義。” 唐 韋應物 《答故人見谕》詩:“況本濩落人,歸無置錐地。”

網絡擴展解釋

“無立錐之地”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形容極度貧困,連插錐子的微小地方都沒有,常引申為沒有容身之處或一無所有。


二、出處與典故

  1. 《莊子·盜跖》:堯舜雖擁有天下,但子孫卻“無置錐之地”。
  2. 《呂氏春秋·為欲》:提到“無立錐之地,至貧也”,進一步強調其貧窮含義。
  3. 《史記·留侯世家》:西漢司馬遷用此詞描述秦滅六國後的慘狀。

三、用法與結構


四、近義詞與例句


五、擴展說明

該成語的衍生形式“立錐之地”出自《莊子》,原指極小空間,後常以否定形式(無立錐之地)表達極端匮乏。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無立錐之地》是什麼意思

《無立錐之地》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沒有一寸空地可以立錐子,形容地方狹小或擁擠到極點,沒有絲毫空間。

拆分部首和筆畫

《無立錐之地》由「無」、「立」、「錐」、「之」、「地」五個字組成。

「無」的部首是「一」,筆畫為四畫。

「立」的部首是「立」,筆畫為五畫。

「錐」的部首是「金」,筆畫為十一畫。

「之」的部首是「一」,筆畫為三畫。

「地」的部首是「土」,筆畫為土畫。

來源和繁體

《無立錐之地》最早出自《呂氏春秋·利法》一書,可追溯到戰國時期。在現代漢字中,常用的寫法為簡體字,沒有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例如「錐」的舊字形「卆」和「之」的舊字形「ㄌ」。

例句

1. 這個城市發展太快,已經變成了個個人山人海,人人都感到了無立錐之地的擁擠。

2. 小茶館裡人山人海,客人多得簡直沒有一點無立錐之地。

組詞

無處立足、擁擠不堪、地方狹小、人山人海、寸草不生

近義詞

無處容身、空間狹小、擠擠碎碎、擁堵不堪

反義詞

有餘地、寬敞明亮、空闊無邊、廣袤無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