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經掃地的意思、五經掃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經掃地的解釋

謂喪盡儒者尊嚴。 唐 祝欽明 博通五經,為國子祭酒,而阿附冀用。一日 中宗 與群臣宴, 欽明 作《八風舞》,其體肥丑,據地搖頭睆目,左右顧盼,令人不堪, 盧藏用 歎曰:“是舉五經掃地矣!”事見《新唐書·祝欽明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五經掃地”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成語字面指“五經(儒家經典)被掃落在地”,比喻文人喪失尊嚴或斯文掃地的行為,也暗指聖人之道衰微。五經具體指《詩經》《尚書》《周易》《禮記》《春秋》,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典籍,因此成語也引申為文化不受尊重或文人自損形象。

  2. 出處與典故
    出自《新唐書·祝欽明傳》。唐代國子祭酒(最高學府官員)祝欽明為讨好皇帝,在宴會上表演“八風舞”。他體态肥胖,舞蹈時搖頭晃腦、擠眉弄眼,丑态百出,引得衆人發笑。吏部侍郎盧藏用見狀感歎:“此舉令五經掃地!”暗諷他身為儒學高官卻行為失格,辱沒文人風範。

  3. 深層含義

    • 文人失格:強調知識分子應恪守道德操守,若為名利喪失氣節,則被視為“斯文掃地”。
    • 文化衰微:暗指當權者不重學問或社會風氣輕浮,導緻傳統文化被輕視。
  4. 例句與用法
    明代《幼學瓊林》曾用此典:“五經掃地,祝欽明自亵斯文”,進一步強化其貶義色彩。現代多用于批評文人媚俗或文化被庸俗化的現象。

這一成語通過曆史典故,生動揭示了文人與文化尊嚴的重要性,兼具諷刺與警示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五經掃地》的意思

《五經掃地》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五經掃地,也就是指五經盡皆歸之于塵土,比喻某個學問、知識等不被重視或被摒棄。

《五經掃地》的部首和筆畫

《五經掃地》這個成語共有11個筆畫。其中,《五經掃地》的部首是“掃”,讀音是sǎo,表示“掃帚”。

《五經掃地》的來源

成語《五經掃地》最早出現在《漢書·河渎賦》中,成為漢賦中的詩句。原本是用來形容漢武帝開辟河渎之地,重建祖廟,而舉宗正所持《五經》之書籍以示慶祝的一種場景。後來由于曆史演變,成語的含義發生了轉變。

《五經掃地》的繁體寫法

《五經掃地》的繁體寫法為《五經掃地》。

《五經掃地》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五經掃地》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方式為「五經掃地」。

《五經掃地》的例句

他自負才學,在學術領域自認為是行家裡手,卻不知道自己對于該領域的知識隻是“五經掃地”。

《五經掃地》的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六藝稀世、博聞強記

近義詞:文理之别

反義詞:學富五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