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觳的意思、五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觳的解釋

不耐水旱的下等薄土。《管子·地員》:“五殖之次曰五觳。五觳之狀,婁婁然,不忍水旱。” 尹知章 注:“觳,薄。婁婁,疏也。”參見“ 五粟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觳”在漢語詞彙中屬于較為罕見的組合形式。從單字釋義來看,“觳”讀作hú,本義指古代量器名,《周禮·考工記》中記載“鬲實五觳”,鄭玄注“觳受三鬥”。在《說文解字》中,“觳”被定義為“盛觵巵也”,即盛酒的器皿(來源:漢典網)。而“五”作為數詞,在此結構中表示數量單位。

“五觳”組合使用時,主要見于兩種文獻語境:

  1. 古代容量單位體系:根據《儀禮·聘禮》記載,五觳相當于一鬥五升的量制标準,用于祭祀或禮儀場合的糧食計量(來源:中華語文知識庫)
  2. 器物形制描述:在青銅器銘文中,常出現“五觳”作為容器規格的标注,如《殷周金文集成》收錄的觳器銘文所示(來源:國學大師網)。

需要注意的是,現代漢語中該詞已不具活躍使用價值,僅存于古代文獻及專業研究領域。其釋義應以《漢語大詞典》中“觳,量器名”為基礎定義,結合具體曆史語境進行解讀(來源: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五觳”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古代土地分類相關。以下是綜合文獻資料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五觳指不耐水旱的下等薄土,屬于古代土地質量分類中的低等級土壤類型。這一概念出自《管子·地員》,原文描述其形态為“婁婁然”(疏松不密實),且難以抵禦水旱災害。

二、文獻出處

  1. 《管子·地員》記載:“五殖之次曰五觳。五觳之狀,婁婁然,不忍水旱。”尹知章注:“觳,薄也。婁婁,疏也。”
    說明“五觳”在土地等級排序中位于“五殖”之後,屬于貧瘠土壤。

  2. 字義延伸:
    “觳”字本義有瘠薄之意(讀què時),後引申為儉薄、貧乏。在《周禮》中,“觳”曾通假為量器“斛”,但此處取土地貧瘠的義項。

三、相關概念

四、其他說明

該詞屬于專業古籍術語,現代漢語已極少使用。如需深入理解,建議結合《管子》原文及曆代注疏進行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安國甯家霸衿豹子剗惡鋤奸琛闆成律秤提傳花蠢臭春天楚峤翠竹燈窩低切凍喂飛湍奉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浮桁根業箍攏還到壺漿箪食郊路界天進陷舉地贶贈枯肺蘭月亂談鸬鷀杓祃纛馬牛襟裾旁睨朋寮棄貨诠簡榷取區界曲謬睿情叡作山水申敬事功廋詞泝遡湯散嘽諧提鼓脫節拖網外喪萬曆無紀律午漏吳緜下心意懈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