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誤國殃民的意思、誤國殃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誤國殃民的解釋

給國家人民帶來禍害。 明 楊繼盛 《請誅賊臣疏》:“臣觀大學士 嚴嵩 ,盜權竊柄,誤國殃民,其天下之第一大賊乎。”《明史·儒林傳二·賀欽》:“近如 王振 、 曹吉祥 、 汪直 等……或引左道,進淫巧,以蕩上心。誤國殃民,莫此為甚。” 郭沫若 《孔雀膽》第二幕:“這實在是誤國殃民的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誤國殃民”是由“誤國”與“殃民”組成的四字成語,指因錯誤決策或行為導緻國家受損、百姓遭災的雙重危害。該詞最早可追溯至明代文獻《明史·奸臣傳》,形容權臣禍亂朝政造成的嚴重後果。

從漢語構詞法分析:

  1. 誤國(動賓結構):“誤”為動詞,意為贻害、損害;“國”指代國家政權或整體利益
  2. 殃民(動賓結構):“殃”作動詞,表示使遭受災禍;“民”特指普通民衆

現代漢語權威辭書《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義為“使國家受害,人民遭殃”,強調行為主體多為掌權者或重要政策制定者,其錯誤行為會産生系統性破壞。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撰的《現代漢語詞典》特别指出該成語常用于批判“重大決策失誤帶來的持續性社會災難”。

典型用例可見于曆史文獻,如宋代《三朝北盟會編》記載蔡京“行青苗之法,實誤國殃民”,此處既揭露政策失誤,又體現對民衆生活的直接影響。當代語言學家王力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強調該成語包含“雙重問責機制”,既追究政治責任也關注民生後果。

網絡擴展解釋

“誤國殃民”是一個漢語成語,常用于描述因錯誤決策或行為導緻國家與人民遭受嚴重危害的情形。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誤國殃民(拼音:wù guó yāng mín)意為“使國家受害,使人民遭殃”。其核心含義是批評因個人或集體的錯誤行為(如濫用職權、決策失誤等)而損害國家利益、禍及百姓的現象。


2.詞語結構分析


3.曆史出處與用例


4.使用場景與延伸


5.近義詞與關聯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請誅賊臣疏》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

别人正在浏覽...

鳻鶞保赤貶竄标持兵舍不得其所澄省除殘去穢大老闆當合地氈二難绯紅非謀豐角負德孤恩縛送鋼渣恭素國谷鶴鶴黑礬合撲灰滞降幂奸色決事沮格鈞天覽見栎釜離格兒珑璁閩學宓琴木柑内令拟議怯生請功榷利軟頑閃電娘娘善始善終聲鄉神來死當遂乃談風月湯浴田車貼賠退撓威凜凜問辨蕪劣烏咽香氛陷入黠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