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 五時雞 ”。
(2).一種以銅鐵或竹木制成外罩,中置油燈,便于夜間煮食的小爐。《海上花列傳》第五十二回:“ 琪官 復尋出一副紫銅五更鷄,親手舀水燒茶。” 巴金 《秋》一:“你把五更雞上煨的春茶給他倒一杯。” 許地山 《女兒心》七:“統艙裡躺着、坐着的旅客還沒盡數睡着,有些還在點五更雞煮挂面。”
“五更雞”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指一種古代夜間使用的便攜式小火爐。其結構以銅、鐵或竹木為外罩,内置油燈,常用于夜間煮食或溫茶。例如《海上花列傳》提到“紫銅五更雞”用于燒茶,巴金《秋》中也有類似描述。這種器具因便于五更天(淩晨時段)使用而得名。
與古代夜間計時“五更”相關:
在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中,它代表晝夜交替的最後一個時段,象征勞作開始或晝夜警戒的結束。
需注意,“五更雞”與“五時雞”可能存在關聯,但後者具體指代尚不明确,可能為同類器具或鳥類(文獻記載較少)。
五更雞(wǔ gēng jī)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雞在天亮前即黎明前的時間裡開始啼鳴,預示着新的一天的到來。
拆分部首和筆畫:五(五點水)+更(二點水,一橫)+雞(二點水,一橫)。
來源:《五更雞》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雜劇《張生捉妖》中,并逐漸成為了日常用語。
繁體:五更雞
古時候漢字寫法:無更雞
例句:每天早晨,無論陽光還未升起,五更雞就會歡快地打鳴。
組詞:五鴻、五月、更替
近義詞:五點雞、晨雞
反義詞:寂靜、甯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