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德的意思、汙德的詳細解釋
汙德的解釋
卑污的品行。《呂氏春秋·審分》:“贊以潔白而隨以污德。” 高誘 注:“以污穢之德隨潔白之蹤。”
詞語分解
- 汙的解釋 汙 ū 同“污”。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 德的解釋 德 é 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範,品行,品質: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會要求,進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備。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專業解析
"汙德"是"污德"的異體寫法,在漢語中具有特定含義,主要可從以下角度解釋:
一、字義分解與核心含義
- "汙/污":本義指停積不流的水,引申為玷染、弄髒、不潔淨。《說文解字》釋:"污,穢也,一曰小池為污。" 在道德層面指玷辱、敗壞。
- "德":指道德、品行、操守。
- "污德"合義:指卑污的品德、敗壞道德的行為,或指玷污了道德。其核心在于描述道德上的瑕疵、堕落或不潔。
二、具體釋義與文獻佐證
-
卑劣的品德;敗壞道德的行為
- 例證:《韓詩外傳》卷一:"污德之人,國之殃也。" 意指具有卑污品德的人是國家禍害的來源。
- 解析:此義強調個體自身所具備或展現的低劣、不道德的品質或行為。
-
玷污道德;使道德蒙羞
- 例證:古人常言某行為"污德損行",即指該行為玷污了(自身的)道德,損害了(良好的)品行。
- 解析:此義側重指行為或事件對道德标準、個人或集體聲譽造成的污染和破壞。
三、詞性說明
"污德"通常作為名詞使用,指代不道德的狀态或行為本身(如釋義1)。有時其動詞性含義(玷污道德)隱含在語境中(如釋義2)。
權威來源參考:
- 《漢語大詞典》(線上版) 對"污德"的釋義收錄:提供了"卑污的品德"的核心解釋及古籍例證。
- 《古代漢語詞典》 相關條目:對"污"的引申義(玷污、敗壞)及"德"的釋義,為理解複合詞"污德"提供基礎。
- 古籍原文數據庫(如國學大師網):提供《韓詩外傳》等古籍中"污德"一詞的原始出處及上下文,确證其用法與含義。
-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對"污"字本義及引申義的權威解析,是理解其道德引申義的基礎。
"汙德/污德"是一個具有負面道德評價色彩的詞彙,主要指向道德上的敗壞、玷污或不潔,其釋義得到權威辭書及古代文獻的有力支撐。
網絡擴展解釋
“汙德”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汙德”(拼音:wū dé)指卑污的品行,通常用于描述道德敗壞或行為不潔的表現。該詞強調個體在道德層面的污穢或低劣。
古籍出處
- 《呂氏春秋·審分》中記載:“贊以潔白而隨以污德。”
- 東漢學者高誘注釋為:“以污穢之德隨潔白之蹤”,即用污穢的品德玷污原本純潔的行為軌迹。
相關引申
- 詞義關聯:
“汙”通“污”,表示玷污、不潔;“德”指品德,合稱強調道德層面的缺陷。類似詞彙如“穢德”(huì dé)也指淫亂、惡行,常見于古典小說中對負面人物的批判。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文或學術讨論中,現代漢語較少使用。例如,可描述僞善者表面道貌岸然,實則暗藏污德。
參考資料
- 權威性較高的解釋來自《呂氏春秋》及高誘注;
- 對比“穢德”可進一步理解其貶義内涵。
别人正在浏覽...
哀哀嗌嗌熬煉白棠鼻鳴不孤不花不籍差數騁神達爾文學說德履電磁炮犯手勢婦家共鲧寡耦毂輠國宦含梗合正黃栌環塗浣慰蕙的風活期牋記究歸九陌倨倨局身客奉坑戶叩門匡嶽老耄老主顧禮眷離顔蒙籠杪颠蹑空煗寒襁屬淺角清儉親土漆人散粜上流頭慎辭恃險詩鸩水蕩貪騃鐵了心替工無間地獄仙翮鞋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