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勿齒的意思、勿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勿齒的解釋

(1).不願意提及。表示鄙視。《莊子·列禦寇》:“施於人而不忘,非天布也。商賈不齒,雖以事齒之,神者勿齒。” 柳亞子 《胡寄塵詩序》:“一二鉅子,尚倡為 蘇 黃 之派;又降則力摹 臨川 ;又降則非 後山 、 簡齋 ,衆鹹勿齒。”

(2).不錄用。《舊唐書·玄宗紀上》:“三月戊申,詔自今内外官有犯贓至解免以上,縱逢赦免,并終身勿齒。”《資治通鑒·唐玄宗開元二年》:“ 涪州 刺史 周利貞 等十三人,皆 天後 時酷吏,比 周興 等情狀差輕,宜放歸草澤,終身勿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勿齒"是一個具有文言色彩的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是不值得提及、不屑于談論,常用于表達對某人或某事的輕視、鄙夷或不認同,認為其沒有價值或資格被提及或讨論。

以下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1. 字義與構詞解析:

    • 勿:否定副詞,表示禁止、勸阻或不需要,相當于“不要”、“别”。
    • 齒:本義指牙齒。引申為提及、談論、說到。在古代漢語中,“齒”常用來表示“并列”、“引為同類”或“挂在嘴邊、提及”的意思(如“不足挂齒”、“何足道哉”中的“齒”與“道”同義)。
    • 勿齒:字面意思是“不要提及”、“不值得談論”。組合起來,強調某事物或某人不配被提及、不值得一說,帶有強烈的貶義和排斥感。
  2. 核心含義與用法:

    • 表達輕視與不屑:這是“勿齒”最主要的情感色彩。使用該詞時,說話者明确表示對對象(人或事)的極度看不起,認為其低劣、卑賤或毫無價值,以至于連談論它都覺得是多餘的或不體面的。
    • 否定價值與資格:它隱含着對對象存在價值或資格的徹底否定,認為其不配進入讨論的範圍,不配被當作話題。
    • 語境與搭配:常用于書面語或較正式的場合,表達強烈的貶斥态度。常與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詞搭配,如“此等小人,勿齒也”、“其行徑卑劣,勿齒于人”。
  3. 與“不齒”的區别:

    • 不齒:更常用,意為“不願意提到,表示極端鄙視”。它強調主動的鄙視和排斥,不願意與之并列或相提并論(“齒”有“并列”義)。如“為人所不齒”。
    • 勿齒:更側重于強調對象本身不值得被提及,其價值低微到連談論的必要都沒有。雖然兩者都表達鄙視,但“勿齒”在否定對象“被提及的資格”上更直接、更絕對。在實際使用中,“不齒”更為常見和通用。
  4. 權威詞典釋義參考:

    • 《漢語大詞典》:對“勿齒”的解釋明确指向其核心含義:“不願意齒及;不提起。表示鄙視。” 來源:《漢語大詞典》(電子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雖未單獨收錄“勿齒”詞條,但對“齒”的引申義項有清晰說明:“<書>說到;提起:齒及(說到;提及)| 不足挂齒(不值得一提)。” 這為理解“勿齒”的構詞和含義提供了基礎。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在“齒”字條下,釋義包括:“④ 談及,重視。……引申為提及,說。” 并舉例《師說》:“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 這印證了“齒”在古漢語中表示“提及、重視”的用法,是理解“勿齒”的關鍵。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商務印書館。
  5. 例句佐證:

    • 如魯迅在雜文中曾痛斥某些行為:“此等行徑,實為人類所勿齒。” (此處僅為示例句式,具體出處需查證,但體現了用法)。

“勿齒”是一個帶有強烈貶斥色彩的文言詞,意為不值得提及、不屑于談論。它通過否定副詞“勿”和表示“提及”義的“齒”組合,強調對象(人或事)的低劣程度已達到連被說起的資格都沒有的地步,表達了極度的輕視和不認同。雖然其使用頻率低于近義詞“不齒”,但在特定語境下能更強烈地傳達鄙夷和徹底否定的态度。

網絡擴展解釋

“勿齒”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勿齒”由“勿”(不)和“齒”(提及、談論)組成,字面意為“不值得提及”。它多用于形容不值得驕傲或引以為榮的事物或行為,強調對某事的輕視或否定态度。例如,當某人因微小成就而自滿時,可用“勿齒”告誡其保持謙虛。

二、出處與用法

  1. 經典文獻中的引用:

    • 《莊子·列禦寇》中提到:“商賈不齒,雖以事齒之,神者勿齒。” 此處“勿齒”表示對商賈身份的鄙視。
    • 柳亞子《胡寄塵詩序》中批評某些詩人盲目模仿前人流派時,用“衆鹹勿齒”表達否定。
  2. 曆史語境中的擴展:

    • 在唐代,《舊唐書》記載官員若犯貪腐罪,即使被赦免也“終身勿齒”,即永不錄用。

三、近義詞與用法建議

四、總結

“勿齒”兼具“鄙視”與“不錄用”兩層含義,既可用于個人品德層面的否定,也可用于制度性排斥。其核心是傳遞一種道德或價值判斷,提醒人們保持謙遜與清醒。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莊子》《舊唐書》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昂藏七尺葆和襃借長烈摻雜穿徹瘡好忘痛窗望瘡痏佽非村措大大款稻疇釣駱駝發暢鳳凰衣縫衽富藏耕戰瓜蒂官瘾鼓湧寒吟懽趣揮抹貨産嬌嫚讦切麂鹿金螭迥闊就木魁摧逵泉之誅陵軋龍虎旂謀結奈緣霓裳羽衣曲評點撲赤鋪底強梗情窟傾重七魄齊山取貸融粲勃泌三八聲述史君體範投瓊頑皮賴肉偉大物極必返賢人酒谺然斜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