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筆字型的意思、五筆字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筆字型的解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筆字型(Wǔbǐ Zìxíng),又稱“王碼五筆”,是一種基于漢字字形結構設計的形碼輸入法。其核心思想是将漢字拆解為基本筆畫和字根,并通過特定規則進行編碼,實現漢字在計算機上的高效錄入。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五筆字型指将漢字拆分為五種基本筆畫(橫、豎、撇、捺、折)和若幹固定字根,再按書寫順序和字形結構組合成四鍵編碼的輸入方法。其名稱源于漢字構成的五種基礎筆畫類型。

二、核心原理與結構

  1. 字根分區

    鍵盤劃分為五個區域(橫、豎、撇、捺、折區),對應25個鍵位,每個鍵位分配一組字根(如橫區的“G鍵”包含字根“王、一、五”)。

    來源:《計算機科學技術名詞(第三版)》

  2. 拆字規則

    • 取大優先:優先選取筆畫最多的字根(如“夫”拆為“二、人”而非“一、大”)。
    • 兼顧直觀:保持字形完整性(如“自”拆為“丿、目”)。
    • 能連不交:字根盡量以相連而非相交方式拆分(如“天”拆為“一、大”)。

      來源:王永民《五筆字型标準教材》

  3. 編碼邏輯

    單字編碼規則:

    • 四碼字:取字根1、2、3及末字根(如“輸”拆為“車、人、一、刂”→LWGJ)。
    • 不足四碼:補充末筆識别碼(如“漢”拆為“氵、又”+末筆捺(Y)→ICY)。

      來源:中國中文信息學會《漢字輸入技術規範》


三、術語權威釋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五筆字型被定義為:

“一種漢字輸入法,通過拆分漢字筆畫和部件,按特定規則編碼,實現快速錄入。”

注:因詞典釋義簡略,此處結合專業文獻補充技術細節。


四、曆史與影響

由王永民于1983年發明,是早期解決漢字計算機輸入難題的關鍵技術。其“字根-筆畫”體系被納入國家标準《信息技術 通用鍵盤漢字輸入通用要求》(GB/T 19246),至今仍是形碼輸入法的代表。

來源:《計算機科學技術名詞(第三版)》及國家标準文件


引用來源

  1.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計算機科學技術名詞(第三版)》. 科學出版社.
  2. 王永民. 《五筆字型标準教材》. 電子工業出版社.
  3. 中國中文信息學會. 《漢字輸入技術規範》.
  4. 國家标準《信息技術 通用鍵盤漢字輸入通用要求》(GB/T 19246).

網絡擴展解釋

五筆字型是一種漢字形碼輸入法,由王永民于1983年8月發明,又稱“王碼五筆”。其核心是通過筆畫和字形特征對漢字進行編碼,具有重碼率低、輸入效率高的特點。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原理

  1. 形碼編碼
    完全依據漢字的字形結構而非讀音編碼。每個漢字被拆解為130多個基本字根,分布在25個字母鍵上,通過字根組合實現輸入(如“明”拆分為“日”+“月”)。

  2. 五種基本筆畫
    将漢字筆畫歸納為橫(一)、豎(丨)、撇(丿)、捺(丶)、折(乙)五類,對應鍵盤分區。

  3. 三種字型結構
    根據整體輪廓将漢字分為左右型(如“漢”)、上下型(如“字”)、雜合型(如“國”)。


二、組成結構

  1. 鍵名字
    每個鍵的首字根(如“金”在Q鍵),輸入時需連擊四次該鍵。

  2. 成字字根
    本身是漢字的字根(如“五”),輸入時先擊所在鍵,再按筆畫順序補碼。

  3. 簡碼設計
    高頻字可一鍵或兩鍵輸入(如“一”為G鍵),詞組最多四鍵完成。


三、主要特點

  1. 高效性
    熟練後輸入速度可達每分鐘100字以上,尤其適合專業領域和大規模文字處理。

  2. 低重碼率
    通過精确的字根拆分,大幅減少同編碼漢字數量,減少選字幹擾。

  3. 字詞兼容
    支持單字和詞組混合輸入,且詞彙庫可擴展(如“中國”僅需K+L鍵)。


四、版本與現狀

目前主流版本包括86版、98版和新世紀版,其中86版普及最廣。雖然拼音輸入法用戶更多,但五筆仍廣泛用于速錄、古籍整理等專業場景。

如果需要學習具體規則,可參考官方教程或權威指南(如搜狗百科)。

别人正在浏覽...

百廛爆發音報話機財赍潮劇辰鬥鸱甍傳拜垂手人點睛之筆疊見惡孽轓車法士腐殠幹裂歌壇故作高深寒官韓山石含牙戴角豪曠後面檢視激蕩擠兌結案基命赆錢居居舉首孔子廟堂碑庫褥官辣絲絲離魂舍鱗施勵翼盧郎綿宇墨花幕廳破冢慊郁秦瑟秋節去故就新人倫撒唚灑然上宅市舶庫恃憑黍禾說好陶真騰翥萬萬惟肖湘纍獻納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