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稱 鄂倫河 , 鄂諾河 或 敖嫩河 。古稱 黑水 ,為 黑龍江 上遊之一。發源于 蒙古 小肯特山 東麓。是 蒙古 部族的發祥地。1206年 成吉思汗 即位于此。參閱《嘉慶一統志·黑龍江·山川》。
斡難河(Онон гол)是亞洲東北部的重要河流,發源于蒙古國肯特山東麓,流經俄羅斯外貝加爾邊疆區,最終彙入黑龍江(阿穆爾河),是黑龍江的三大源頭之一。該河在曆史與文化領域具有特殊地位,其名稱源于蒙古語“Онон”,意為“發育”或“繁盛”,隱喻河流滋養流域文明的特性。
從地理屬性分析,斡難河全長808公裡,流域面積約9.4萬平方公裡,河道蜿蜒穿越草原與森林地帶,形成獨特的生态過渡帶。其水文特征表現為春季融雪期流量激增,夏季多降水補給,冬季冰封期長達五個月,這種周期性變化深刻影響着流域内遊牧民族的生産方式。
曆史維度上,該河流域是蒙古高原文明的重要發祥地。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源頭召開忽裡勒台大會,被尊為“成吉思汗”,标志着蒙古帝國的建立。這一事件被《元史·太祖本紀》明确記載:“即皇帝位于斡難河之源”,使該河成為蒙古民族統一的曆史見證地。
在文化符號層面,斡難河被《蒙古秘史》稱為“母親河”,其水流聲常被古代史詩比喻為戰馬嘶鳴。現代地質考察發現,河岸台地存有13世紀蒙古帝國時期的祭祀遺址,出土的鹿石與兵器殘件證實了該流域在蒙古薩滿信仰體系中的神聖地位。
當代地理志書記載,斡難河流域現為跨國自然保護區,中國《水經注疏》将其納入跨境水系研究範疇,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持續開展該河流域生态監測項目,相關成果發表于《西伯利亞地理學報》等權威期刊。
斡難河(又稱鄂嫩河、鄂倫河、敖嫩河)是亞洲東北部的重要河流,具有深厚的曆史和地理意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發源與流向
發源于蒙古國肯特山東麓,全長約808公裡(蒙古境内298公裡),流域面積約9萬平方公裡。向北流經蒙古和俄羅斯,與音果達河彙合形成石勒喀河,最終成為黑龍江上遊之一。
名稱演變
古稱“黑水”,後在不同語言中演變為鄂倫河、鄂諾河等名稱,現代俄語稱“鄂嫩河”(Онон)。
如需進一步了解河流細節或曆史事件,可參考權威地理文獻或蒙古史研究資料。
暗劣寶瓶冰蠶絲承嗣程朱褫官穿花鳳出爐銀粗窺蹉踏打剌蘇東西法署分别風形工運寡營貴而賤目號色紅茸紅衣大炮黃金縷灰蜨見義必爲腳鈎寖薄警慮金閨禁廷金枝玉葉絶賣開喉頓嗓客葬餽饟臘味樂欣淩波領薦樓航眇質銘懷明章迷山内層袍帶丑芡實樵豎阙逸軀骸蛇符舍身飼虎世治輸志調鍊午夜鐘湘江相連愛象賢校訓謝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