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聞義的意思、聞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聞義的解釋

謂聽到合乎義理的事。《管子·弟子職》:“見善從之,聞義則服。”《論語·述而》:“德之不脩,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唐 柳宗元 《乘桴說》:“謂 由 也勇於聞義,果於避世,故許其從之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聞義”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聽到或知曉合乎義理的事”,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聞”指用耳朵接收信息,引申為“知曉”();“義”指符合道德準則的言行。二者結合表示通過聽聞獲得道義知識,如《論語》中“聞義不能徙”即指“知曉道義卻不去踐行”()。

二、經典出處

  1. 《管子·弟子職》:“見善從之,聞義則服”——強調聽聞義理後應遵循();
  2. 《論語·述而》:“聞義不能徙,是吾憂也”——體現孔子對知而不行的憂慮();
  3. 柳宗元《乘桴說》:“勇於聞義,果於避世”——突出踐行義理的勇氣()。

三、與“聽”的辨析

“聽”指主動聆聽行為(如“聽而不聞”),而“聞”側重接收并理解信息的結果()。因此“聞義”更強調對義理的認知,而非單純聽覺活動。

四、現代應用

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通過知識學習提升道德認知,例如在文史教育中強調“聞義而遷”的實踐精神。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說文解字》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聞義

聞義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wén yì。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門部和言部,筆畫總數為8。

來源和繁體

聞義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的篆體,後來演變成了現代漢字的簡化形式。

在繁體字中,聞義的寫法為「聞義」,聞表示聽到、聞訊,義表示道德、公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聞義的寫法略有不同。聞的古代寫法為「聞」,由「耳」和「門」兩個部分組成。義的古代寫法為「義」,由「羊」和「我」兩個部分組成。

例句

1. 他丈夫是個非常聞義的人,總是能做出正确的決定。

2. 她的行為違背了道德義務,缺乏聞義。

組詞

1. 聞風而動:指聽到某個消息或傳聞後馬上采取行動。

2. 義務:指人們基于道義或法律規定必須遵守的責任。

近義詞

1. 聽義:指聽取他人的意見或建議。

2. 辨義:指分辨出事物的真正含義或判斷。

反義詞

1. 資義:指追求物質利益的行為。

2. 不義:指言行不道德或不合法的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