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溫暾的意思、溫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溫暾的解釋

(1) [lukewarm;tepid]∶水、酒等溫而不熱

溫暾水

(2) [sloppy;slovenly]∶不爽利;不幹脆

溫暾之談

詳細解釋

(1).亦作“ 溫燉 ”。微暖;不冷不熱。 唐 王建 《宮詞》之四八:“新晴草色緑溫暾,山雪初消 滻水 渾。” 唐 白居易 《别氈帳火爐》詩:“婉軟蟄鱗蘇,溫燉凍肌活。” 沙汀 《困獸記》二七:“天空也似乎因為這一群不幸者而變色了,忽然陰雲四合,掩蔽了正當中天的溫暾的太陽。”

(2).不爽利。 清 李鬥 《揚州畫舫錄·小秦淮錄》:“性溫暾,寡言笑,偶一雅謔,舉座絶倒。” 魯迅 《華蓋集·并非閑話(三)》:“即使還寫,也許不過是溫暾之談,兩可之論,也即所謂執中之說,公允之言,其實等于不寫而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溫暾

核心釋義

“溫暾”指溫度適中偏涼,不冷不熱的狀态,多用于形容液體(如水、湯)。引申義為人的性格或言辭含糊不清、态度不明朗。該詞屬方言詞彙,常見于吳語區(如江浙滬一帶),帶有輕微貶義色彩。


一、詳細解釋

  1. 溫度層面

    指物體溫度介于溫熱與涼冷之間,未達到明确的熱或冷感。例如:

    “溫暾水”指未燒開也未完全冷卻的水,入口無燙感亦無涼意(《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367頁)。

  2. 性格與言辭層面

    形容人做事拖沓、優柔寡斷,或言語表達模棱兩可、缺乏立場。例如:

    “這人說話溫暾得很,聽了半天也不知他究竟贊成與否。”(《漢語大詞典》第6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第1102頁)


二、方言用法與情感色彩


三、權威參考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權威釋義,定義“溫暾”為“(液體)不冷不熱”。

  2. 《漢語大詞典》

    收錄引申義,強調其形容“态度暧昧、言辭含糊”的用法。

  3. 《上海方言詞典》

    詳述方言中的具體語境及情感色彩。


總結

“溫暾”兼具物理溫度與性格描述的雙重含義,其方言屬性及貶義傾向需結合語境理解。釋義依據權威漢語工具書,未引用網絡來源以确保準确性。

網絡擴展解釋

“溫暾”是一個多義詞彙,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解釋:

  1. 形容溫度狀态
    指液體(如水、酒)處于微溫而不熱的狀态,例如“溫暾的茶水”。這一用法在吳語方言中較為常見,保留了古漢語的原始含義。

  2. 描述性格或行為
    引申為形容人做事不爽快、态度含糊,如“他說話溫暾,總不明确表态”。這種用法帶有貶義色彩,強調不幹脆、拖沓的特點。

  3. 方言特色
    在江浙滬等吳語區,“溫暾”仍作為日常詞彙使用,多指物體溫度適中偏涼,例如“洗澡水溫暾了,加點熱的”。

補充說明:該詞在現代普通話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文學描寫或方言口語中。若需更權威的語義溯源,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變齊朝爽瞋恨徹席沖注疵癰道長頂門火貳使兒童福利院訛失豐裕分磔幹官高額鲠切鈎端遘遇館次鹳陣歸獸國公河渎侯氏畫翚黃牓黃山市漸變佳事稉粱盡皆矜競口齒生香老少老學究累疊倰僜論質邁異谟臣疲瘁牽留氣墊惹是生非三箧三萬六千日色目哨崗市喧水冶樞精松大天命缇帷頹節未由蚊雷武震小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