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文殊的意思、文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文殊的解釋

佛教菩薩名。 文殊師利 或 曼殊室利 的省稱。意譯為“妙吉祥”、“妙德”等。其形頂結五髻,象征 大日如來 的五智;持劍、騎青獅,象征智慧銳利威猛。為 釋迦牟尼佛 的左脅侍,與司“理”的 普賢菩薩 相對。 中國 傳其說法道場為 山西省 五台山 。 晉 殷晉安 《文殊象贊》:“ 文殊 淵睿,式昭厥聲。”《四遊記·唐三藏被難得救》:“願佛慈悲,早見 文殊 金身,賜我真經,留傳東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西僧》:“相傳山上徧地皆黃金, 觀音 、 文殊 猶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文殊是佛教文化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全稱“文殊師利”,為梵語“Mañjuśrī”的音譯,意譯為“妙吉祥”或“妙德”。《佛學大辭典》指出,“文殊”一名包含“妙”與“首”兩層含義,既代表智慧的精妙絕倫,也象征其在菩薩衆中的首席地位。

在佛教體系中,文殊是智慧的象征,常與普賢菩薩并列于釋迦牟尼佛兩側。據《中華佛教百科全書》記載,其形象多呈頂結五髻、手持寶劍或經卷的年輕比丘相,五髻對應五智,寶劍象征斬斷無明,經卷則喻示般若智慧。敦煌莫高窟第220窟的唐代壁畫中,文殊常駕馭青獅現身,獅子吼喻佛法可震懾衆生煩惱。

作為“華嚴三聖”之一,文殊在《華嚴經》《法華經》等經典中被尊為“諸佛之師”。《大正藏》收錄的《文殊師利所說般若經》強調,其智慧法門是成佛的核心路徑。五台山作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自北魏起即成為文殊信仰中心,《清涼山志》詳載曆代帝王在此敕建寺院的史實。

網絡擴展解釋

文殊是佛教中的重要概念,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起源與基本含義

文殊全稱"文殊師利"(梵語Maňjuśrī)或"曼殊室利",意譯為"妙吉祥""妙德",象征智慧與才學。作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其名號源自梵語音譯,最早見于《維摩诘經》等經典。

二、形象與象征

  1. 外形特征:頂結五髻代表大日如來的五智,手持智慧劍斬斷煩惱,騎乘青獅象征智慧威猛。
  2. 職能象征:主司"般若智慧",與普賢菩薩(司"理")共同輔佐釋迦牟尼佛,構成"智、理"二元體系。

三、宗教地位

四、文化延伸

漢語中衍生出成語用法,比喻才智超群之人,如"文殊再世"形容極具智慧者。敦煌壁畫、明清造像中常見其持劍騎獅的經典形象,成為佛教藝術重要題材。

(注:關于文殊信仰的完整體系,可參考《華嚴經》《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等典籍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保境褊鵲璧珪碧雞長麗陳古刺今赤側崇高川阜打官防遁名改作堕颠放話犯歲番校風嬌福星高照敢許高亞宮燭分煙光波歸國漢臯珠宏贊豗頹奸私腳後跟近邊蠲省蠲息枯藤杖蘭時臝行魯智深美稱扪循能仁逆牲偏練雨片鱗殘甲劈空扳害黔喙遷喬遷讁齊鼓青堂瓦舍期稔沙棠屐沙蟹甚麼豕韋視文鼠眼送爵薦脯隨序俗豔太淵土基箱筥顯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