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文殊的意思、文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文殊的解釋

佛教菩薩名。 文殊師利 或 曼殊室利 的省稱。意譯為“妙吉祥”、“妙德”等。其形頂結五髻,象征 大日如來 的五智;持劍、騎青獅,象征智慧銳利威猛。為 釋迦牟尼佛 的左脅侍,與司“理”的 普賢菩薩 相對。 中國 傳其說法道場為 山西省 五台山 。 晉 殷晉安 《文殊象贊》:“ 文殊 淵睿,式昭厥聲。”《四遊記·唐三藏被難得救》:“願佛慈悲,早見 文殊 金身,賜我真經,留傳東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西僧》:“相傳山上徧地皆黃金, 觀音 、 文殊 猶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文殊是佛教中的重要概念,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起源與基本含義

文殊全稱"文殊師利"(梵語Maňjuśrī)或"曼殊室利",意譯為"妙吉祥""妙德",象征智慧與才學。作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其名號源自梵語音譯,最早見于《維摩诘經》等經典。

二、形象與象征

  1. 外形特征:頂結五髻代表大日如來的五智,手持智慧劍斬斷煩惱,騎乘青獅象征智慧威猛。
  2. 職能象征:主司"般若智慧",與普賢菩薩(司"理")共同輔佐釋迦牟尼佛,構成"智、理"二元體系。

三、宗教地位

四、文化延伸

漢語中衍生出成語用法,比喻才智超群之人,如"文殊再世"形容極具智慧者。敦煌壁畫、明清造像中常見其持劍騎獅的經典形象,成為佛教藝術重要題材。

(注:關于文殊信仰的完整體系,可參考《華嚴經》《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等典籍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文殊的詞義

《文殊》是一個漢字詞語,指南無塵,慧願一切衆生,具有無量光明、博通一切法門的覺悟智慧。在佛教中,文殊菩薩是智慧之菩薩,代表智慧和學問,又稱為智慧菩薩。

文殊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文殊》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文”和“殊”,其中,“文”部的拆分部首是“文”,筆畫數為4;“殊”部的拆分部首是“殳”,筆畫數為4。

文殊的來源

文殊菩薩的名字源于梵文“Manjushri”,意為“無障礙者”或“贊歎者”。在佛教傳說中,文殊菩薩是佛陀的智慧化身,具有無邊智慧。他是以智慧的法門幫助衆生,解除智慧上的障礙。

文殊的繁體寫法

在繁體漢字中,文殊的寫法為「文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差異,文殊的古代寫法為「文殊」。

文殊的例句

1. 學習要像文殊菩薩一樣勤奮和聰明。

2. 我希望通過學習能夠獲得文殊般的智慧。

文殊的組詞

1. 文殊智慧:指文殊菩薩所代表的智慧和學問。

2. 文殊法門:指文殊菩薩所教授的法門,包括各種智慧的修行法門。

文殊的近義詞

智者、明智、聰慧、才智、智慧者

文殊的反義詞

愚笨、無知、愚昧、無智、愚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