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問事杖的意思、問事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問事杖的解釋

刑杖。《三國志·魏志·賈逵傳》“ 充 , 鹹熙 中為中護軍”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李孚傳》:“及到 梁淇 ,使從者斫問事杖三十枚,繫著馬邊。”《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九年》:“ 孚 斫問事杖,繫著馬邊。” 胡三省 注:“問事杖,問事所執杖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問事杖(wèn shì zhàng)是古代中國司法體系中用于審訊或執行刑罰的木質刑具。該詞由"問事"(審訊案件)和"杖"(棍棒)組合而成,特指官府審案時使用的标準刑杖。

據《中國曆史文物圖典》記載,問事杖自漢代開始規範化,唐代形成明确制度。《唐律疏議》規定杖體長三尺五寸(約110厘米),大頭徑三分二厘,小頭徑二分二厘,選用質地堅實的荊木制作,這種标準化的刑具被各級官府統一采用。

在司法實踐中,問事杖具有雙重功能:一為刑訊工具,用于審訊時迫使嫌疑人招供;二為執行杖刑的法定器械。宋代《刑統》明确記載,每名囚犯受杖次數需當堂宣告,行刑過程須有監刑官在場确認。

該刑具在古代法制文獻中常與"訊杖"混稱,但嚴格來說,問事杖專指審訊環節使用的刑具。明代《大明會典》特别強調,問事杖需經官府火印标記,嚴禁私造,違者以僭制論處。

網絡擴展解釋

“問事杖”的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和權威資料綜合分析,存在以下兩種解釋方向:

一、作為刑具的釋義(主流解釋)

根據、、等權威來源,“問事杖”主要指古代刑具,具有以下特點:

  1. 字面構成:由“問事”(指審訊案件)與“杖”(刑具)組合而成。
  2. 曆史用例:《資治通鑒》《三國志》等典籍記載其用途,例如《魏略·李孚傳》提到“斫問事杖三十枚”,指制作刑杖用于執法()。
  3. 功能延伸:在唐代注釋中,“問事”也代指執杖行刑的役卒()。

二、比喻性成語釋義(少數說法)

個别辭典(如)将其解釋為比喻解決難題的智慧或方法,但這種用法在古籍中未見明确例證,可能為現代引申義。

綜合建議

可通過(漢典)、(組詞詞典)等來源進一步考證古代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避殿減膳殡服必要産品鄙邑菜市鸧鸹參劑塵沙持棊電征調門蠹民杜牧風涼人憤王閣臣關鼓姑章恒俗賀書弘緻花炬黃金牙狐尿刺瘡魂驚膽顫扈衞堅白檢抑甲醛警官羁鳥祭獸老東人樂轶亮飕鱗萃比栉瀝青茏郁夢思糜粉鳴鸱魔手弄筆謙托傾懷曲恩仁彊融通軟步三蘖山峰水筩束箧庶職胎肩托情五老縣熢香料面下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