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經開卷語。猶言如是我聞。意為“我聽說這樣”。《<百喻經>序》:“聞如是,一時佛住 王舍城 。”
“聞如是”是一個源自佛教經典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佛經開卷語
“聞如是”是漢譯佛經中的常見開篇語,相當于梵語“如是我聞”(Evam mayā śrutam),意為“我(阿難尊者)親耳聽聞佛陀這樣說”。這一用法主要用于表明經文内容的權威性,強調所述内容為佛陀親傳。
字面解析
佛教經典起源
該詞最早見于《百喻經》等漢譯佛經,例如:“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用于記錄佛陀講法的場景。
引申為成語
現代漢語中,“聞如是”被引申為成語,表示“聽到的話看似真實,實則未必可信”,強調對信息的審慎态度。
佛經語境
現代用法
可用于表達對傳聞的質疑,如:“此事雖傳得沸沸揚揚,然聞如是,未必可信。”
如需進一步了解佛經原文或成語用例,可參考《百喻經》或現代漢語詞典。
聞如是,是一個成語,意為聽說确實如此。
聞:左右結構,左邊為門部,右邊為文部,總計8畫。
如:上下結構,上邊為女部,下邊為口部,總計6畫。
是:上下結構,上邊為日部,下邊為是部,總計9畫。
《聞如是》一詞來源于佛教。佛經中經常使用該詞來表示聽聞經典事理之後所做出的稱許、肯定的評價。
至于繁體字形,可以寫作「聞如是」。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聞的古字形為「聞」,如的古字形為「如」,是的古字形為「是」。
他聞如是,決定加入這個計劃。
經過多方求證,我們确認這個消息聞如是。
聞風而動、聞名遐迩、聞所未聞、聞聲相思
确實如此,正是如此,實屬不虛
未必如此,不一定如此,未必屬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