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詢問。取,助詞,無義。 唐 岑參 《與鮮于庶子泛漢江》詩:“ 山公 醉不醉,問取 葛疆 知。” 宋 黃庭堅 《清平樂》詞:“春無蹤迹誰知,除非問取黃鸝。” 清 納蘭性德 《洞仙歌·詠黃葵》詞:“鉛華不禦,看道家妝就。問取旁人入時否?”
“問取”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典文學作品或特定語境中。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核心可歸納為:
詢問、打聽
這是“問取”最常見的含義。“問”即詢問,“取”在此為助詞,無實義或略帶“取得”意味,整體表示通過發問來獲取信息。
例證:明代小說《醒世恒言》中“待我明日問取備細,然後寫書送你哥哥處,教他自來取你。”此處“問取備細”意為“打聽清楚詳細情況”。
試問、借問(多見于詩詞)
在詩詞中,“問取”常帶有一種探尋、設問或指向性的語氣,相當于“試問”、“借問”。
例證:宋代黃庭堅《清平樂·春歸何處》詞:“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春無蹤迹誰知?除非問取黃鹂。”這裡的“問取黃鹂”意為“試問黃鹂鳥”。
“問取”的核心意義是通過發問來尋求答案或信息。其具體語境色彩(是普通的打聽,還是帶有詩意的探尋)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在現代漢語中,其功能基本被“問”、“詢問”、“打聽”等詞取代。
來源參考:
釋義及例證主要依據權威漢語工具書及古典文獻語料,如:
“問取”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需結合語境理解:
傳統解釋:
“問”指詢問,“取”為助詞,無實義,整體意為“詢問”。例如:
現代引申: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通過主動詢問獲取信息或知識”,強調求知态度。
如需深入探究,可查閱《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或唐宋詩詞注解。
抱頭大哭标準苾勃不逞之徒裁剖長鳴都尉車欄充當詞盟疊地丢撘肥蟲蟻剛戾自用狗偷鼠竊挂帶活字版簡緘剪枝交通網積勞成疾謹言慎行酒廠即位罽繡蠲省刻煉跨欄困守來思老湯連蕚鹿塞末家謀力木丸平粹蠯蜃鉛幕青稞清氣桑律善辭蛇米勝地十日飲石獅市守真霜海樞相聳懾探本窮源投讬晚境違舛五鼎萬鐘香葇校補謝拙西方聖人席篾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