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文津閣的意思、文津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文津閣的解釋

清 代專藏《四庫全書》的書閣之一。 乾隆 四十年(1775年)仿 甯波 範氏 天一閣 建築,建于 承德 避暑山莊 。1915年藏書運至 北京 ,今藏于北京圖書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文津閣是中國古代皇家藏書樓的專有名稱,特指清代乾隆時期為貯藏《四庫全書》而修建的“内廷四閣”之一。其名稱蘊含深厚的文化寓意:

  1. 字義溯源與核心含義

    • “文”:本義指紋理、文字,引申為文章、典籍、禮樂制度、文明教化。《說文解字》釋:“文,錯畫也,象交文。”在藏書樓語境中,直接指代浩瀚的典籍與承載的文化。
    • “津”:本義指渡口、水流交彙處。《說文解字》釋:“津,水渡也。”引申為路徑、關鍵、源泉、滋養。在名稱中寓意藏書樓是知識傳播的樞紐、文化傳承的渡口、學術探求的門徑。
    • “閣”:指多層建築,特指用于藏書、供佛或遊憩的樓閣。如“天一閣”、“文昌閣”等,點明了建築的功能屬性。
    • “文津”合義:意為“文化之津梁”或“典籍之要津”,形象地表達了藏書樓作為彙聚知識精華、連接古今學術、滋養士子學人的文化重地的核心功能與崇高地位。
  2. 曆史背景與實體指代 文津閣最著名的實體是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建于承德避暑山莊的藏書樓,是乾隆皇帝仿浙江甯波天一閣樣式建造的“内廷四閣”(或稱“北四閣”)之一,專門用于庋藏《四庫全書》。其命名深刻體現了乾隆帝對文化傳承的重視,期望此閣成為文化傳播的源頭活水與必經之路。閣内曾藏有《四庫全書》和《古今圖書集成》兩部巨著。現存的文津閣建築是重要的文化遺産。

  3. 文化象征與價值延伸 “文津閣”一詞超越了具體建築,成為中華典籍文化保護、傳承與尊崇的象征。它代表了國家層面對整理、保存和利用文化遺産的決心。後世常以“文津”命名與文化、教育、學術相關的機構或場所(如國家圖書館古籍館所在街道稱“文津街”),即源于此曆史典故,取其“文化津梁,知識源泉” 的美好寓意。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文津閣”是清代專藏《四庫全書》的皇家藏書樓之一,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1.詞義與名稱由來

2.曆史背景

3.建築特色

4.文化價值與現狀

注:若需更完整的曆史細節或建築技術說明,可參考、6、8、10、11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擺撲拔絶沖谧諜記抵事鬥栱梵響風馳雲走豐頰負檐概平趕飯擔高門大戶隔聲拱璧夠本庋間桂阈過制漢月化理活鮮鮮驕逞積瘁禁牒驚師動衆金絲猿酒市卷武苦活,苦活兒苦器蘭薰桂馥鄰好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媒諓秘略密緻南齋披紅挂彩玭珠羌胡七七事變麴監蠼螋瘡社鼓伸覆省風時邁十字路爍玉流金陶工桃李之教條鞭法踢串溫潔骛置香洞孝心戲薄稀裡花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