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聞道的意思、聞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聞道的解釋

(1).領會某種道理。《論語·裡仁》:“朝聞道,夕死可矣。” 唐 韓愈 《師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明 李贽 《卓吾論略》:“吾父子儻亦聞道於此,雖萬裡可也。”

(2).聽說。 唐 杜甫 《秋興》詩之四:“聞道 長安 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 元 秦簡夫 《趙禮讓肥》第二折:“豈不聞道是哀哀父母劬勞。” 李木庵 《東山吟》:“聞道時危黨錮急,傷心不許問家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聞道”是漢語中具有哲學意蘊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源本義

“聞”在《說文解字》中釋為“知聲也”,指通過聽覺獲取信息;“道”本義為道路,《康熙字典》引《易經》注“一陰一陽之謂道”,引申為規律與真理。二字結合最早見于《論語·裡仁》:“朝聞道,夕死可矣”,此處“聞道”指領悟宇宙人生的根本真理(來源:《漢語大詞典》1994年版)。

二、古代用法分層

  1. 知識層面:指聽聞學說主張,如《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載“聞道既早”
  2. 實踐層面:蘊含踐行真理之意,《道德經》第四十一章“上士聞道,勤而行之”即強調認知與行動的統一(來源:北京大學《古代漢語》教材)。

三、現代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收錄雙重含義: ① 動賓結構:聽說某個道理,如“聞道有先後” ② 偏正結構:特指道家學說,如“聞道白雲居”(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四、哲學維度解析

該詞在儒家體系中側重倫理認知,在道家思想中指向自然規律的體悟,禅宗則引申為頓悟境界。三種闡釋路徑共同構成中華文化對真理認知的多維理解(來源:中華書局《中國哲學關鍵詞》)。

五、實際應用場景

當代多用于學術探讨與文學創作,如錢鐘書《管錐編》論“聞道”與西方邏各斯(logos)概念的比較研究,體現跨文化闡釋價值(來源: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

網絡擴展解釋

“聞道”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兩層含義,結合古籍和現代用法,具體解釋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領會真理或道理
    源自《論語·裡仁》:“朝聞道,夕死可矣”,意為早晨領悟了真理,即使當晚死去也無遺憾。此處的“道”指宇宙規律、人生真谛或道德準則,如韓愈《師說》中“聞道有先後”強調對真理的理解不分時間先後。

  2. 聽說、得知消息
    常見于古詩文,如杜甫《秋興》“聞道長安似弈棋”表示聽聞長安局勢如棋局般變幻,元代雜劇《趙禮讓肥》中“豈不聞道”則為“難道沒聽說”之意。

二、延伸與運用

三、例句參考

  1. 古籍例:李贽《卓吾論略》“聞道於此,雖萬裡可也”,體現對真理的追求。
  2. 今用例:“學術研究需先聞道,方能專攻術業”(化用自韓愈《師說》)。

提示:該詞在文學、哲學領域高頻出現,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分析。更多古籍用例可查閱《論語》《杜工部集》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愛護白幡白汗抱璞表用谄骨叢怨答表待客瘅惡司大項疊绮鋒銳紛厖負席幹榨灌暢海塘蝦蟆粘悍驕畫蛇著足姣色計劃經濟驚搐晉接扃試集團軍激子泬若儁發硿然匡危廊食兩妃陸稻魯連屢試屢驗彌士攀沿皮軒绮羅筵跂蛲勤民枘圓鑿方苫蓋鱓更深至使臣世仇失次食宿隨車緻雨肅森談語銅華土偶人外公汙亂小蠻腰錫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