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t ended] 未已;未盡
夜如何其?夜未央。——《詩·小雅·庭燎》
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楚辭·離騷》
此恨未央
(1).未半。《詩·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朱熹 集傳:“央,中也。”《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託沉陰以壙久兮,惜蕃華之未央。” 顔師古 注:“未央,猶未半也。言年歲未半而早落蕃華,故痛惜之。” 宋 蘇轼 《竹間亭小酌懷歐陽叔弼季默》詩:“盎盎春欲動,瀲瀲夜未央。” 柔石 《别》:“夜未央,人聲寥寂……于是青年叫了一叫,含糊地問:‘什麼時候?’‘十一點四十五分,離半夜隻差一刻。’”
(2).不久,不遠。《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賊風數至,暴雨數起,天地四時不相保,與道相失,則未央絶滅。” 王冰 注:“央,久也,遠也。” 清 龔自珍 《燕昭王求仙台賦》:“有氣自東南隅來者,冉冉兮若青雲之始翔,藹藹兮若初日之未央。”
(3).未盡;無已。《楚辭·離騷》:“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 王逸 注:“央,盡也。”《漢書·禮樂志》:“靈殷殷,爛揚光。延壽命,永未央。” 唐 皎然 《隴頭水》詩之二:“ 秦 隴 逼 氐 羌 ,征人去未央。” 宋 秦觀 《虞氏夫人墓志銘》:“惟夫人,胄 東陽 。嬪德門,家有光。命雖絶,慶未央。” 明 屠隆 《綵毫記·遠谪夜郎》:“感吾皇,感吾皇,天恩高廣……願萬歲千秋,聖壽未央。”
(4).無邊無際。《老子》:“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王安石 注:“荒兮其未央哉,道之荒大而莫知畔岸。” 高亨 注:“荒兮其未央,猶雲茫茫無極耳。”《楚辭·九歌·雲中君》:“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靈連蜷兮既留,爛昭昭兮未央。”《白雪遺音·南詞·義俠英雄》:“義俠英雄美少年,豔陽春景未央天。出門遊玩長生樂,緑暗紅稀翡翠園。”
(5). 漢 代官名。
(6).見“ 未央宮 ”。
(7).本為 漢 宮名,借指宮殿。 宋 蘇轼 《秋興》詩之三:“樓前夜月低韋曲,雲裡車聲出未央。” 宋 李綱 《次韻季弟善權阻雪古風》:“憶昔 宣和 全盛年,嘉瑞應期來自天。千官朝賀未央裡,仰視龍尾垂蜿蜒。” 清 孫枝蔚 《舊宮人》詩:“宮衣疊後未開箱,夢裡承恩入未央。”
“未央”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含義和文化内涵可從以下幾個層面解析:
基本含義
“未央”由“未”(尚未、沒有)和“央”(中間、盡頭)組成,字面意為“未到一半”或“未達盡頭”。例如《詩經·小雅·庭燎》中“夜如何其?夜未央”,指“夜晚尚未過半”。
引申含義
隨着語言演變,其含義擴展為“未盡、未已、沒有完結”,如漢代吉祥語“長樂未央”寓意“永遠快樂,無窮無盡”。
吉祥寓意
漢代常将“未央”與美好祝願結合,如宮殿名“未央宮”、瓦當銘文“長樂未央”,均象征長壽、平安與永恒。
部分學者認為,“央”與“殃”通假,“未央”也可解讀為“無災無禍”(需注意此說法權威性較低)。
文學意象
古代詩詞中,“未央”多用于描繪時間或情感的延續性,如“豔陽春景未央天”(白居易)、“征人去未央”(《隴頭水》),既指時間未止,也隱含離愁未盡。
“未央”從最初的時間描述發展為多重文化符號,既承載古代對永恒與平安的追求,也在現代語境中煥發新生。若需進一步了解漢代建築或詩詞用例,可參考相關曆史文獻。
《未央》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多個意思。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
根據《康熙字典》,《未央》的部首為“日”,總共有11個筆畫。
《未央》最早見于《詩經·秦風·無衣》:“未央其垣,城阙及沙。朔方不瞳,将軍之光。”這裡指的是垣牆尚未完成,大緻引申為未完成、尚未結束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未央的寫法與簡體相同,都是“未央”。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略有差異。相對于現在筆劃字形的連寫,古代漢字有著多種書寫形式,例如篆書、隸書等。然而,《未央》沒有特殊的古代寫法,基本上與現代寫法一緻。
1. 我們在未央之時,要繼續努力學習。
2. 這個項目還未央,我們需要更多時間和資源來完成。
未央的相關組詞有:未央宮、未央區、未央街、未央湖等。
與未央的意思類似的近義詞有:未竟、未完、未了等。
與未央的意思相反的反義詞有:已央、已竟、已完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