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重肅穆。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瞿薩旦那國》:“中有佛坐像,高七尺餘,相好允備,威肅嶷然,首戴寳冠,光明時照。”
“威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莊重肅穆,多用于形容人或場景的威嚴、肅穆之感。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用法
近義詞與語境
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在古典文獻或文學創作中仍具表現力,需注意語境適配性。
《威肅》是一個漢字詞語,它表示威嚴和莊重的意思。具體指的是嚴肅威嚴,顯得莊重而具有威勢的風采。
《威肅》拆分的部首是「彳」和「肉」,部首「彳」表示行走的意思,「肉」則表示人體肉體。《威肅》的筆畫總數為15畫。
《威肅》這個詞在《說文解字》中首次被記錄下來。而在繁體字中,「威肅」的寫法為「威肅」。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威肅」的寫法稍有不同。其中「威」的寫法為「衛」或「韋」,而「肅」的寫法為「肅」。
1. 這個國家的國歌讓人肅然起敬,感受到了威肅的氛圍。
2. 他站在舞台上,威肅的氣勢讓所有人都為之傾倒。
1. 威風: 表示威嚴和威勢的風采。
2. 肅殺: 表示嚴肅而又威武的殺伐。
3. 威武: 表示威力強大而且威嚴莊重。
近義詞:威嚴、莊重、威風凜凜
反義詞:輕松、隨意、嬉皮笑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