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重肃穆。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瞿萨旦那国》:“中有佛坐像,高七尺餘,相好允备,威肃嶷然,首戴寳冠,光明时照。”
“威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庄重肃穆,多用于形容人或场景的威严、肃穆之感。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出处与用法
近义词与语境
补充说明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在古典文献或文学创作中仍具表现力,需注意语境适配性。
《威肃》是一个汉字词语,它表示威严和庄重的意思。具体指的是严肃威严,显得庄重而具有威势的风采。
《威肃》拆分的部首是「彳」和「肉」,部首「彳」表示行走的意思,「肉」则表示人体肉体。《威肃》的笔画总数为15画。
《威肃》这个词在《说文解字》中首次被记录下来。而在繁体字中,「威肃」的写法为「威肅」。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威肃」的写法稍有不同。其中「威」的写法为「衛」或「韋」,而「肃」的写法为「肅」。
1. 这个国家的国歌让人肃然起敬,感受到了威肃的氛围。
2. 他站在舞台上,威肃的气势让所有人都为之倾倒。
1. 威风: 表示威严和威势的风采。
2. 肃杀: 表示严肃而又威武的杀伐。
3. 威武: 表示威力强大而且威严庄重。
近义词:威严、庄重、威风凛凛
反义词:轻松、随意、嬉皮笑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