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畏匡的意思、畏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畏匡的解釋

《論語·子罕》:“子畏於 匡 。” 刑昺 疏:“子畏於 匡 者,謂 匡 人以兵圍 孔子 。記者以衆情言之,故雲‘子畏於 匡 ’,其實 孔子 無所畏也。”後以“畏 匡 ”為困厄之典。畏,通“ 圍 ”。 唐 柳宗元 《弘農公以碩德偉材昭明人心感悅謹獻詩五十韻以畢微志》:“遠遷逾 桂嶺 ,中徙滞 餘杭 。顧土雖懷 趙 ,知天詎畏 匡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畏匡”是一個源自《論語·子罕》的典故,其含義和用法需結合曆史背景和權威文獻進行解讀。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源與出處

“畏匡”出自《論語·子罕》:“子畏于匡。”據記載,孔子周遊列國時途經匡地,因外貌被誤認為曾侵犯此地的陽虎,遭當地人圍困。這裡的“畏”通“圍”(通假字),表示被圍困,而非字面意義的“畏懼”。

2.基本含義

3.詳細釋義

4.使用場景

5.例句參考

“畏匡”的權威解釋應基于《論語》原典,以“困厄之典”為核心含義。其他衍生解釋需謹慎對待,建議參考《漢典》《漢語大詞典》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畏匡的意思

畏匡(wèi kuāng)這個詞的意思是害怕、害羞或者是敬畏威嚴的意思。它形容一個人對于某種事物産生的恐懼或敬畏感。

拆分部首和筆畫

畏匡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即異部和匡部。異部表示不同的意思,而匡部表示某種事物或方面。

畏匡的總筆畫數是16畫。

來源和繁體

畏匡一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出現在《爾雅》一書中。現在我們通常使用的是簡體字,但是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畏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畏匡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爾雅》的記載,畏字古代寫作“危”,匡字古代寫作“丕”,兩個字合在一起就是“危丕”。之後,就演變成了現在的“畏匡”。

例句

1. 他對于狗畏匡異常,每次看到狗都會害怕得躲起來。

2. 妻子畏匡丈夫,從不敢和他争吵。

組詞

畏首畏尾、畏形畏影、畏葸不前、畏罪潛逃

近義詞

敬畏、懼怕、恐懼、膽怯

反義詞

勇敢、大膽、無畏、不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