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ways do as one is told like wax in sb.'s hand;do as one istold;be absolutely obe***nt] 讓幹什麼,就幹什麼;絕對服從
叫做什麼,就做什麼。謂絕對服從。《左傳·宣公十二年》:“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懷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聽。”《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今君王舉玉趾而誅孤臣,孤臣惟命是聽。”《元典章·刑部十九·劄忽兒歹陳言三件》:“貪官污吏,吞其鈎餌,惟命是聽,欲行則行,欲止則止。” 老舍 《女店員》第三幕:“女同志的意見,我惟命是聽!”
“惟命是聽”是一個漢語成語,現多寫作“唯命是聽”或“唯命是從”,其核心含義是絕對服從命令,完全聽從安排。以下是詳細解釋:
整體意為“隻聽從命令”,隱含無條件服從的意味。
屬于古漢語中的賓語前置句式,原結構為“惟聽命”(隻聽命),通過“是”将賓語“命”提前,形成“惟命是聽”的固定搭配,增強語氣。
此成語源自古代等級制度,反映了傳統社會中“尊卑有序”的觀念。現代用法多帶中性或批判色彩,需結合語境判斷情感傾向。
“惟命是聽”強調對命令的絕對服從,語言凝練且具古雅色彩。使用時需注意對象和場合,避免在需體現獨立性的情境中誤用。
惟命是聽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完全聽從命令,毫無違抗。通常用來形容人對權威的絕對服從。
“惟命是聽”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心(引申為“意志”)和口(引申為“言語”),在部首的基礎上加上相應的筆畫即可拆分。
《惟命是聽》一詞出自于《尚書·周書·召诰》:“天子惟心,何敢不惟命是聽?”表達了臣民對君主的絕對服從。
惟命是聽(繁體字)是《惟命是聽》這個詞的繁體字形式。
古時候《惟命是聽》一詞的漢字寫法為“唯命是聽”,其中“聽”是“聽”的古體字。
他對上司的命令惟命是聽,從不敢違抗。
遵命、無怨無悔、言聽計從。
絕對服從、絕對聽從、全盤接受。
唯我獨尊、不從、抗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