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菹的意思、昌菹的详细解释
昌菹的解释
亦作“ 昌葅 ”。1.菖蒲根的腌制品。昌,通“ 菖 ”。 周 天子使 周公阅 聘 鲁 , 鲁 君飨之昌菹等物,示旌表其功德。后以为主国盛礼款待他国使者之典实。 北周 庾信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七:“ 茂陵 体犹瘠, 淮阳 疾未祛。翻疑承毒水,忽似遇昌葅。”参见“ 昌歜 ”。
(2).菖蒲根的腌制品。昌,通“ 菖 ”。据传 周文王 嗜昌菹, 仲尼 食之以取味。后以为倾慕前贤而嗜其所嗜之典实。《梁书·文学传下·伏挺》:“事等昌菹,谬彼偏嗜,是用不羞固陋,无惮龙门。”参见“ 昌蒲菹 ”。
词语分解
- 昌的解释 昌 ā 兴盛:昌盛(坣 )。昌乐(?)(兴盛康乐)。昌明(兴盛发达)。昌隆。 善,正当:昌言(美言,正当的话)。昌言无忌(直言无隐)。 古同“菖”,菖蒲。 古同“猖”,凶猛。 姓。 笔画数:; 部首
- 菹的解释 菹 ū 酸菜,腌菜。 多水草的沼泽地带:菹草。 剁成肉酱,切碎:菹醢(古代把人剁成肉酱的一种酷刑)。 肉:麋鹿为菹。 枯草:菹薪。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昌菹”是古代一种以菖蒲根腌制的食品,具有文化象征意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
基本定义
昌菹(读音:chāng zū)是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歜”或“昌葅”。“昌”通“菖”,指菖蒲,而“菹”意为腌菜。其制作与食用可追溯至周代。
-
历史典故
- 外交礼仪:周天子曾以昌菹款待鲁国使者周公阅,后成为诸侯国间盛情待客的象征。
- 圣贤象征:传说周文王嗜食昌菹,孔子为追慕文王而效仿,使其成为仰慕前贤的典故(韩愈、皮日休等诗文均有提及)。
-
节俗关联
端午节有食用昌菹、饮菖蒲酒的习俗,用以辟邪祈福。宋代范成大、清代宫鸿历的诗文中均有相关记载。
-
文化延伸
昌菹不仅是食物,更被赋予道德寓意,如北周庾信以“昌葅”暗喻对贤者的敬重。
昌菹融合了饮食、礼仪与文人精神,既是古代宴宾佳品,也是文化符号,反映了对先贤的追慕及节俗传统。
网络扩展解释二
《昌菹》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拆分部首为日并木,总共有10个笔画。这个词的来源比较模糊,目前没有明确的解释。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是「昌菹」。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昌菹」可能会有不同的变体。
以下是一些关于《昌菹》的例句:
1. 他的书法作品总是能够昌菹华丽,栩栩如生。
2. 这幅画用了昌菹的色彩,给人一种明快的感觉。
关于《昌菹》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目前没有确切的相关信息。如果有更多的相关内容,我会很乐意为您提供。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