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困頓、萎靡貌。 唐 杜甫 《北風》詩:“北風破南極,朱鳳日威垂。” 仇兆鳌 注引 趙汸 曰:“威垂,無氣象也。” 宋 楊萬裡 《浯溪賦》:“觀 馬嵬 之威垂,渙七萃之欲離。” 宋 文天祥 《壬午》詩:“慘淡銅駝泣,威垂朱鳥翔。”
“威垂”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wēi chuí,主要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呈現出的困頓、萎靡之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杜甫、文天祥相關詩注(來源:、3、6)。
《威垂》是一個漢字詞,意為威嚴壓倒,震懾人心,使人敬畏。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某種具有威力、力量或權威的事物或人,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威垂》這個詞由左右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威”,右邊的部首是“垂”。拆開來看,威的筆畫數是9,而垂的筆畫數是12。
《威垂》一詞來源于古代漢字,在古代的漢字表中已經有使用。這個詞的造字方式是通過“威”和“垂”這兩個字形的組合而成。
《威垂》的繁體字形為「威墜」。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威垂》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為「威」+「卒」。其中「威」表示威嚴,「卒」表示垂直向下。
1. 他的冷漠和無情的眼神讓人感到威垂欲破。
2. 那支軍隊的威垂力量很快就将敵人吓得丢盔棄甲。
3. 這位領導的威垂形象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 威風:指威嚴的氣勢和威力。
2. 威猛:形容強壯、勇猛有威力。
3. 威信:指權威和信譽。
1. 威嚴:形容嚴肅、莊重、莊嚴。
2. 威武:形容威風凜凜,英勇豪邁。
3. 威懾:指以威力、勢力壓制或震懾。
1. 低聲下氣:指言行謙卑,沒有威勢。
2. 被動:指處于被動地位,沒有主動權。
3. 弱小:指力量、實力不足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